前段时间参加了公司的培训,之前写竞品分析的时候经常有无力感,感觉自己永远只是在做信息收集工作,听完大名鼎鼎的“竞品分析十问”虽然很多时候还是很难去输出真正的自己的洞察,但是还是有一点豁然开朗之感。
分享给大家,每一个被竞品分析困扰滴可人儿~mua~
写在前面: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
团队里的很多角色,产品经理、设计师、运营可能都会涉及到竞品分析,会有大的战略上的分析,会有小的交互细节的分析。
总的来说,如果每个人的竞品分析除了停留在满足自己的工作KPI的层面上,比如“做良好的用户体验”“转化率高的运营活动”,还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点,是在竞争的环境里去思考这个竞品分析,对于整个产品的核心KPI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
这里推荐阅读《商战》了解市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
开始之前:产品定位四步工作法
1.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2.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
3.为这个定位的点找到可靠的证据
4.将这个定位整合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传播资源
思考的纬度:竞品分析三视角
- 上帝视角——宏观、广度(同一个赛道里的所有产品)
- 竞争者视角——中观,多角度(做什么事情能够超过对手)
- 设计者视角——微观、深度(回归到产品本身的层面,设计什么样的流程、活动,转化率比竞争对手高)
竞品分析十问
1. 用户是谁?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公司财报、媒体报道)、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 极光大数据)、QQ群、微信群
特别推荐读一下上市公司的财报,从财报去看一个公司的发展趋势和核心指标。
比如:用户量、核心产品用户量、用户增长、公司赚了多少钱、花了多少钱、一共利润多少钱。重要的业务在数字上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业务的发展方向和对未来的考量。
2. 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数据来源:官网、媒体报道、App Store 微博用户评论
3. 前一代产品是什么
4. 最直接的竞品是什么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面对的竞品是不一样的,比如微信,从内部同类产品-米聊、QQ - whatsapp/line-支付宝- App store,每一年的竞争对手都不一样。微博的竞品变化:腾讯微博 - 微信 - 新闻App - 微信公众号/直播app - 头条/快手
5. 产品的逻辑是什么?
- 产品的结构与功能
- 用户的操作路径和体验
- 课程体系/教学方式
数据来源
- 产品试用和临摹
- 实地走访和试听
- App Store版本更新记录
6. 产品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 盈利模式
- 市场空间
- 市场策略
- 成本结构
数据来源:财报、相关信息(鲸准)、投资机构公众号、内部战略投资部老师
7. 运营逻辑是什么?
- 如何触达并转化用户?
- 拉新/留存/促活
数据来源:
- 竞品微信公众号
- 竞品活动运营
- 竞品内容运营
- 获客数量、获客成本、转化率及ROI估算
8. 品牌传递了什么信息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广告宣传素材、销售人员话术
9. 下一代产品是什么?
数据来源:
- 行业大型会议的新片发布(CES 教育设备展)
- App Store发布的未推广新产品
- 通过媒体发布的吹风信息
- 招聘需求分析
- 自己判断
10. 公司团队和leader的基因是什么
数据来源:
- 天眼查App-了解公司股东信息
- 搜索引擎-人肉搜索
- 问集团HR老师如何做公司组织架构mapping
- 找同行小伙伴打听
以上就是竞品分析十问,而对于自己的竞品分析我们要问自己的就是三个问题:目的是什么?竞品是什么?我们要从哪几个纬度去分析?有哪些信息是别人不能轻易得到的?
最后一点:竞品分析价值=信息稀缺性✖️信息含金量✖️观点有效性
希望大家都成为合格的产品狗。最近看到研究僧导师的文章附在这里,想哭,我一定会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