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由折校练起(毋庸讳言,由于手笨,不仅折得不好看,而且做折校正如老牛拉破车——慢的简直就不能再慢了。一言以蔽之,仅仅学过折校,学得真不咋地),在正规不正规的校对公司,在打着出版社旗号实则只是民营图书公司的各种图书事业部(除特殊情况)、图书出版中心、分社(除特殊情况),在其他民营图书公司,在正规(真正的)出版社……都干过,都逗留过(现供职于正规出版社)的小编
屈指算来,俺自2011年研究生毕业前夕撞入编辑出版行业,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也算是有几天了
而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俺时常听到一些说法,甚至自己也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些说法的影响
每当听到这些说法时,俺都有一种想要掰扯掰扯的冲动!
每当这些说法在潜意识中左右了自己的言行,事后反省痛不欲生时,俺都有一种想要掰扯掰扯的冲动!
但不知为啥,后来总会不了了之,没有了下文。如果硬要找个理由,也许可以这么说:一方面,史学出身的俺在心底里明白,自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统一制度以来,中国社会的骨骼里生出了等级制的骨髓,中国人的思维里潜滋暗长地出现了无法摆脱的等级意识;而作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中国下层民众的一分子,俺自然难以免俗。另一方面,俺虽然曾因学历、技能和贵人相助等而有进正规社的机会,但当时的俺吃错了药只一门心思幻想着报考社科院历史所博士,结果一冲动(人常说“冲动是魔鬼”,此言甚是)俺就白白丧失了一次难得的机会,结果博士也没考上,再想进出版社势比登天(干这行的人,不论是在民营图书公司还是在出版社,大都心知肚明:这毕竟是北京,出版社招编辑首先看学历一般都要硕士以上且名校优先,除特例;其次看专业,是否和编辑出版对口、是否与社里出版图书有交集,除特例;再次看经验,毕业生当然没经验姑且不论,看社会人士是否有足够的经验……上述诸条在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首都北京并不难满足。但满足上述诸条并不一定就能进出版社,还有最后关键的一条——要有人脉,俗话说的,要有关系或门路——在出版社没有转企改制前如此,在出版社大都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其实仍旧如此,即便有变化,也不会太大。当然有些人可能会说,他能力不行,学的专业跟文学、新闻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印刷等八竿子打不着,也真的没有人脉,但却侥幸进了出版社,比如我。对此,冷静下来想想,不外乎两个原因:1.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2.就是遇到了贵人,或者说贵人间接充当了你的人脉——你的一言一行等贵人咋看咋顺眼~当然,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迫于生计,俺长期栖身于
今天又冲动了,而且这次冲动竟然持续到了现在。为了对得起这次冲动,俺就只好掰扯掰扯吧!(限于时间和精力,今天只能写个大纲,等以后有时间,且感受更为深刻时,再行补充吧)
记得,几年前,俺曾在智联上海投简历,后来接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面试电话,俺没多问就去了。去了后才发现是白给车膏油了。人家原来要招一个电脑录入员,要求每分钟打字数不低于120个——而我勉强才能打60个。当我实话实说之后,就从面试官老师脸上那稍纵即逝的微妙表情中看到了面试结果。可能是为了安慰俺,面试官老师礼貌地提了几个与面试目的几无关系的问题。不过,事后想来,也并非全无收获。
面试官老师问道:之前在那家,主要做啥工作?
我答:做校对——
面试官老师接着问道:发现错误,用铅笔标出来?
我答:不是,要求用红笔直接改了!
面试官老师:直接改了?那你做的是编辑。记住,你做的是编辑——你要转变认识,改变错误认识……
老实说,当时俺并非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编辑(当时毕竟把中级证考下了,而且在考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俺最终采纳了学姐的建议报了总署培训班)。但在当时的俺看来,自己毕竟是民营公司出来的,而民营公司的编辑在出版社看来往往都不过是校对,毕竟是给出版社打下手的么……民营公司的编辑处于编辑出版生物链的最低端,处于图书编辑出版的最底层。此其一。跃入眼帘的是出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高大上的出版社,不用说在坐的都是编辑行当里的行家里手,俺就是小有成就也该说并无半点成就,何况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成就——说自己做的是校对,既是谦虚又是心虚。此其二。
这段经历让我对编辑工作和校对工作有了更真切的认识。或许正是由于这段经历,之后不论是在民营图书公司还是在出版社,当俺听到“校对改错了”“校对又改错了”“这么明显的错误,校对竟然都没改”之类的抱怨时,俺知道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似是而非的观点一:“校对改错了!”(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要掰扯清这一点,就必须至少弄清以下几个问题:1.从本质上说,校对有修改权吗?2.特别是对于初校样来说,校对有修改权吗?3.校对对于书稿有选择、加工的权利吗?4.校对的职责和作用是什么?5.校对,对校样负责还是对书稿负责?6.编辑和校对,责任编辑和责任校对,各自对图书质量承担什么责任?)
似是而非的观点二:“书卖得不好,你是编辑,书不就是你写的吗?书写得不好,你为啥不往好写?你写好,书怎会不好卖?”
似是而非的观点三:“编辑就是校对。”
似是而非的观点四:“编辑?知道,就是专门给书挑毛病的人。”
似是而非的观点五:“只有策划编辑才是编辑,文字编辑实则是校对。”
似是而非的观点六:“编辑?你写过、攒过几本书?什么,一本都没有,那你是什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