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4岁读了1000+分级读物,我总结的7个原则,全网独家

我儿子4岁,读了1000+分级读物,每本都在7遍以上,积累了2000+听力词汇,相当于小学六年级水平。以下是我总结的,使用分级读物的6个重要原则,全网独家:

1. 只刷一个系列不够。

必须「横向拓展」刷,在2到3个不同系列中,找出同级别难度的书,一起刷。如,刷完海尼曼的第1级,接着刷RAZ或者红火箭的第1级,打牢基础后再进阶,进阶后依然横着刷。

首先,一套分级读物的内容有限,即便背得滚瓜烂熟,积累量也不够。不同系列的书,单词、句型、语境、主题都不同,能保证孩子积累全面的词汇量和知识面。

其次,同样的单词和句型,在不同场景反复出现,孩子才能记得更牢。再者,换着刷,能让孩子接触到不同风格的书,更容易保持新鲜感,找到感兴趣的书。

更关键的是,书读起来很快,孩子的心智发展却没那么快,如果死盯着一套书往上刷,很快就发现「刷不动了」。因为同一套书,级别越高,不仅语言难度加大,主题、词汇也更抽象复杂,包含科技、历史、人文等主题,孩子很难理解,这时候就上不去了。

如,RAZ,D级别以前都很简单,适合入门,但D级别以后偏科普说明,内容很抽象,趣味性减弱,就可以先暂停,转战故事类的分级读物。

多给孩子几套读物,一旦觉得不合适了,娃不喜欢了,就加入别的系列,找到符合孩子英语水平、心智水平的书,轮着刷,交叉着刷。

在一个级别内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不要着急升级,更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勉强升级,去凑一个「已读量」来攀比炫耀。

2. 「刷」,不是走马观花,只读一遍。

它强调两个「大量」,同一本书要刷好多次,还要刷很多很多本书。

但不是每一套书里的每一本书,都得「硬啃很多次」,更不要逼着孩子读不喜欢的书。要精读和泛读结合。先把所有的书过一遍,这算泛读,放弃孩子抵触的书,只挑出喜欢的,开始精读。

精读的参考模式是:

【1】父母先读一遍

【2】听一遍音频

【3】孩子用点读笔点读一遍

三种方式各来一遍,至少3遍。模式没有标准,年龄不同,方法也不同,比如小孩子重点是听,大孩子还可以跟读、复述、甚至自主阅读,总之次数越多越好。

我儿子的精读绘本每本都在7遍以上,特别喜欢的有10遍,20遍以上了,但这么多次数不是我硬逼着他完成的,是他主动要求的。刷次数,千万别让孩子抵触。碰到不喜欢重复的孩子,就在不同系列找其他的书来读。

保持新鲜感的妙招就是,间隔时间,一本书不要堆在一次或一天里读好多遍,隔天或隔几天、几十天读一次。

很多家长问我,每天应该几本?重复几次?什么时间重复?即便真有个时间表,一般人也做不到,那样也能把人累死。没那么多标准,根据自家情况,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就已经很好了。

事实上,孩子越小,越喜欢重复读,这也是早点英语启蒙的好处。年龄越大,越喜欢新鲜,没有耐心重复。

3. 读,不是机械地念。

一本分级读物的小册子,1分钟就能念完,按这个速度1天刷个一两级,碎碎的事,可是有用吗?

一定要和孩子互动,尤其是1-6岁的孩子,只有好玩的互动,才能让他们爱上读英文书。读的时候,别着急翻页,别着急换下一本,慢慢悠悠地读,孩子反而能快快稳稳地进步。

具体方法其实跟读普通绘本、中文绘本的一样:夸大语气,丰富表情不同角色配不同的声音;玩点游戏,向孩子提问,仔细观察书中细节做些拓展,在家里找找书中提到的东西等等。

相比机械地读,这种互动式阅读才能让孩子学得更好,更关键的是,能让他们爱上阅读英文这件事。

4. 先听,再说,最后读。

国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听力,人家用分级读物,主要为了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而咱们的孩子,没有语言环境,听力积累量根本不够,而听力,才是学语言的根本,也是中国孩子学英语最大短板,所以一定要把重点放在「练听力」上。即便孩子上了小学,初中,已经能自主阅读,分级读物最好也是「听力先行」,至少「听读并行」,绝不能放弃「听」。

6岁以前的孩子,分级读物关键用法,就是「听父母读」,积累听力。不要强求孩子跟读、朗读、或复述,孩子愿意说就引导鼓励,不愿意也不逼迫不纠结。尤其不能要求「背诵」,背会的东西是死的,不能灵活应用,只有孩子能听懂的,听了很多次的语言,才能脱口而出。

对国内孩子来说,分级读物的用处比国外孩子更大,会重复使用两个阶段。

【一阶段】听父母读,听音频,是听力素材。

【二阶段】认单词,自己读,是阅读素材。

启蒙早的小孩子,这两个阶段是分开的。启蒙晚的大孩子,两个阶段会重叠,可以同时进行。

所以,家长不用担心买了浪费,哪怕孩子启蒙晚了,或前期在听读阶段,用得不充分,后面进入自主阅读阶段时,也是非常好的阅读素材,比小学教材好太多了。

5. 只关注整体意思,不纠结单词和语法。

要把分级读物当作故事来读,而不是当作教材来用。重点关注孩子能不能理解整体意思,故事梗概,能不能享受这个阅读的过程。

切忌读着读着,开始大篇幅的讲解单词、句子、语法知识,那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阅读,就像别人给你一块美味巧克力,你正要吃,他说等一下,先别吃,让我给你讲讲巧克力的制作工艺,你烦不烦?

遇到生词、难词,可以找孩子已知的词稍加解释,一带而过,中英文都可以。如果不太影响整体意思,跳过去也无妨。倘若生词是高频词汇,以后肯定还会遇到,如果是冷门词汇,学不会也影响不大。

6. 不能滥用点读笔。

点读笔是个好东西,发音标准,使用方便,能帮助孩子纠音,大人没时间时,还能带个班,帮孩子继续学。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亲子共读,尤其对3岁前的小朋友,他们最喜欢的依然是爸爸妈妈的声音,钻在怀里的温情,互动交流时的打闹嬉戏,而这些才是孩子爱上阅读的真正原因。

再者,如果没有家长陪同,最好让孩子点读那些已经一起共读过的书,这样能保证孩子理解意思,是有意义的复习巩固。已读的书,还会给孩子「熟悉感」,更有吸引力。

如果是一堆陌生的书,有基础的大孩子自己点读还有点用,对刚入门的小孩子来说,就纯属「瞎点」了。

7. 年龄说明,不值得参考

关于分级读物对应的年龄问题,无论是官方说明,还是英语专家的建议,都几乎没有参考价值。

原因很简单,国内孩子的英语水平,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他们的实际年龄和英语年龄,是不对应的。启蒙越晚的孩子,两种年龄的差距越大。比如,一个6岁的孩子,还没开始学英语,那英语年龄就是0岁,而那些标榜适合6岁的启蒙资源,当然就不适用。

什么时候读哪一级,什么时候进阶,谁说的都不一定对,只能家长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对应。

先把书买回来,先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的水平,然后再继续买需要的书,继续试用,继续观察,若孩子能接受新的难度,就停留在这个级别,接受不了再退回去,没什么大不了的。

整个选书、用书的过程,家长要学会自己判断,自己主导,要执拗的坚信你才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无人可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