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是我读的颇为艰难的一本书,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只看了这一本书,而动笔写书评也几乎在两个月以后,当然这也有D成为了懒蛋的原因。关于《傅雷家书》现在想来有一些感想尤为深刻。
中国式教育下的亲情。在信中,傅雷多次对傅聪说对不起,对不起在傅聪年幼时对他如此严厉,傅雷甚至用了虐待一词,并且说“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傅雷可怜吗?可怜,傅雷童年就被严格管教,也许他当时有想自己成为父亲后要如何如何善待孩子,或者他从来没想过要让自己孩子童年好过,但从傅雷中年的信中我个人偏向于第一种,所以傅雷也可以说不算真正的可怜,因为至少他还觉醒了。写至此我想谈谈中国式教育,什么是中国式教育?“我们是为了你好”“你以后会感谢我们的,我们是过来人”“你以为我想管你吗?”中国式教育与“压迫”紧密相连。傅雷是如此,近代以来亿万家长都是如此。在我看完整本书以后,我去豆瓣和知乎看相关书评,我发现几乎一半的人对于傅雷家书都认为傅雷“道德绑架”。为什么呢?我细细分析了一下认为正是因为傅雷的觉醒,傅雷在傅聪留学后的书信中,一直有体现“我们是你的父母,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为你考虑”“对别人同情之前,对父母先同情一下”“听不听由你,说不说由我”。这些话有问题吗?其实很正常甚至会觉得父母有些卑微,但为什么在豆瓣和知乎的书评下他们会认为道德绑架呢?因为他们正是中国式教育下的一份子,他们对父母有童年的怨,成人之后,面对父母的好有些无措,有时会甜蜜,但有时就会认为这是绑架。这正是目前中国式教育下的悲哀,在中国式教育下的亲情总是略带瑕疵。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处事之道。撇开上面不谈,傅雷在信中对傅聪的一些教导确实让我受益匪浅。面对学习傅雷讲“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节气、胸襟、目光。”面对做人傅雷讲“做学问,先做人,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了。”教傅聪做事,傅雷以自己举例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傅聪留学在外,面对社交与学习,他讲“平日里你不能太忙。人家拉你出去,你事后要补足功课,这个对你精力是有限的。还是以练琴为理由,多推脱几次吧。要不紧张,就不宜太忙;宁可空下来自己静静的想想,念一二首诗玩味一下。切勿一味重情,不好意思。工作时间不跟别人出去,做成了习惯,也不会得罪人”在信中还有很多,傅雷一代翻译大家,一代文人,其为人处世是处处体现,时时体现,从这点看,我到是十分推荐这本书。
谈谈文革吧。对于文革,我最早期的记忆是历史书上的“文革是我们中国进程倒退的十年”。后来我知道了,那时候,老舍先生没了,傅雷夫妻没了,一些学者也走了,钱钟书夫妇被压迫,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被压迫。以前看到一篇文章上写“他们引以为傲的知识害了他们”。这是多么可悲,但反观现在我们应该十分庆幸吧?我也不知道,但至少我们不会因为拥有学问而痛苦。
至此,这就是我的《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