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厨男超爷

家庭厨男超爷

——从城坊间、乡土系列人士之“班超”

火山

泥焗鸡文学刮起的本土旋风,带动了本土文学人士链接本土风情美食。忽然有人提起了“粉鸡”,有文友想起新城球城附近有家粉鸡店,那里竟然写着“从化第一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粉鸡实际是一种三角形的粉团,作为儿时记忆的重点食物,此种粉团带着深深的亲情。母亲曾联合邻居数家人,邀约几个小朋友一起玩,顺带做起了粉包、粉鸡等等。其中粉鸡制作的动作美妙,让我觉得这是一种乡村的柔术与舞蹈。粉团恰好粘着,筷子轻轻一拌,挑起粉团在将要滚开的水面,筷子再两边一分,粉团恰好三角形落入水中;手部动作要纯熟和快速,如幻影般切菜又像打着咏春拳,最为喜欢的就是粘在兜中的少量粉团,再倒扣在水面,蒸汽喷熟后,捞起来再放点油盐或抽油,等不及凉下来,用手轻轻撕着薄薄的粉面,看着如荔枝肉的粉,嘴角已经流着口水花;饥饿的记忆好像随风而去,就是有这些特别食物引诱,我们好像又忘记了饥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某日和高中同学聊起粉鸡,班超说改天引我去他的外家试试,这家伙灵活多变,以前文章的大才子、敏锐人士,现在竟然喜欢下厨,喜欢照顾家人,满足家人的口福,天天变着食物的花样。在他面前,我哪敢提自己愿意写什么乡村散文,只是有点感觉要轻泄,写写也只是玩点花样,起码对得起花样年华吧。他做的粉鸡,已经有时代的新口味,葱花、芋头粒、烧肉,想变换什么口味,就随机取样。怎么好像我们做某些科学小实验一样,能够找到本土的实用材料,就尽量尝试改良材料的使用。人类除了所谓的规范,在本土化的融合下,规范也成了灵活的标杆指引。有一位做保险的朋友,她看到我们分享粉鸡,她也大叫我也会做!改天去她那里带文友一起品尝,我们偷笑,看着吧!后来回到办公室,有些同事轻笑,我们有时也会小聚做点粉鸡的,原来生活轻松与享乐,就在食物中流转;怪不得宋朝时期的食物食材弄得那么精致和风雅,原来这是传统的社交便利之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学风刮起来,本土食材就有数阵旋风流转,至于谁会得益,心照自知。正式的粉鸡品尝,是在班超的家里,那次同样也是只有我一个客人,我笑说你这样我会写写你的,估计会提前排期写。他这个七零后笑着露出一特别白的牙,似乎答应又似乎不好意思拒绝。这次粉鸡的制作全套出具,剩下的粉专门倒扣在一个蒸锅里。食材又改良用了其他的材料,风味又另一款,用心就能酝酿出好食物,也可以看出人对于家庭在心目中的分量。低调一壮男,如此迷人,风景变幻,不若重情重义者。

天佑中华,还留存有无数隐约的栋梁。家庭的和谐,对于社会的滋养有如何的多,教育拉扯也只是装饰一下罢了。最多还不是弄出哄人刺人眼球的工具,炫耀了一个又一个的青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生活中有些缘分很难让人理解,比如说同事之间没有长存的友情,只有共存的利益,一开始,我不信,现实教会我那些都是浮...
    当一场梦阅读 395评论 0 0
  • 之所以在简书开始我的写字锻炼计划,是因为还是挺喜欢这里敲字的感觉的,比在word在豆瓣日志在其他地方要更加自在。怎...
    麦田有棵树阅读 1,280评论 9 4
  • 又是一年花开时,蒲巴森林园再次迎来了令人期待的戏剧节。起初接到戏剧节通知时香樟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满怀欣喜讨论着过...
    蒲巴小林阅读 409评论 0 1
  • 01 以前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学霸叫刘呵呵。 他的学习成绩出奇的稳定,每次考试基本排在年级前三名。 刘呵呵不仅学习...
    张凉春阅读 1,725评论 30 63
  • 苏是一条有梦想的咸鱼 梦想多遥不可及 它都名字了 还怕什么呢 然而 它被丢进一只白色的垃圾桶 里面套着黑色的塑料袋...
    夏盐洛阅读 21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