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关系·成长——你因何成了你?

前天和朋友聊天时正好谈及人与人的关系,夫妻之间的关系。

我不由得想起我与周围的关系。

首先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看我的周围是什么样的人。再次看我用什么方式和别人相交,相处。

"人有千万面,幼稚因真心。"这是我的一个初中学生说过的话。

概括而言,我属于幼稚天真的人。

周围的人,当然不能一言以概之。但我的家庭成员,基本上都比较直率。我和家人们说话,通常比较直接了当,这种相处方式,是我这个系统默认的相处方式。所以,在和其他人交流相处时,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坦率。

这是我的常态。

那么,因为说话有时候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想把自己想的说出来,所以,就显得不太讨巧。有时候也会冲气别人。

这种"直布罗陀海峡"式的表达,到了夫妻之间,就往往可能斗言。这并不属于好事。因为斗言的时候,双方态度都有点激动。不过倒也显得没有伪装,去除了虚伪。伪装类的家庭,说话绕了几重弯,其实还是弄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想法。那么,与之相比,似乎斗言也并非坏事。想说啥都说出来了,或许是因为:双方可能都保存着一种天真之态,不会伪装。心念、精神有了导出的路径,可能反而要健康些吧。

当然也不能过分。必须要认识到,说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要注意态度和语气。但不知为什么,夫妻之间,一方极可能成为另一方最不注意态度和语气的对象。生活中听见和看见的最多的现象,往往是:老伴的话不一定听, 别人的话倒有可能听。

而双方若实力有了一些悬殊,或心念有了悖离,那么,可能就会干架,分离。也可能是:一方绿叶,另一方红花。一方默默无门,另一方绚丽多彩。

家庭的关系,牵涉了非常丰富的枝枝节节:

与人的成败直接挂钩?与双方的原生家庭挂钩?与人的美丑挂钩?与人的健康挂钩?与人的后天追求挂钩?与双方的生活习惯挂钩?与爱的感觉挂钩?与人的认识挂钩?与人的思维挂钩?……

家庭,从某个层面看,是最真实的自己,换个层面看,是战斗残酷的地带,再往高处看,那就是社会的缩影了。

人的成长有多个阶段:一个是原来的自己,一个是在求学中的自己。一个是在工作中力求生存与发展的自己。一个在朋友圈成长的自己。还有在个人兴趣爱好与追求路的成长。还有在家庭中成长的自己。这点包括童年少年青春时期在家庭中的自己,也包括婚姻关系中与伴侣孩子相处的自己,以及婚姻关系中与父母,与伴侣家庭相处的自己,还包括孩子长大后与小俩口相处,与亲家相处中的自己。最后一个应该是不归路上的自己。

因为自身的特点,而构成各种关系的特点。也因为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每个人自我成长空间的维度。

没有优劣和好坏,都是必然。

我,本性天真;家庭中成长的结果,是"直布罗陀海峡"。

偶尔天真,偶尔成熟;一点安静,一点好动;一点直率,一点含蓄……

如果硬要用《红楼梦》中的人物去类比,我还是觉得,略偏向于史湘云的性格,但又不全是。

每个人,成长为今天的自己,与最初的性格有关,与周围的关系有关。成长取决于性格与关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