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蕾老师共读《数字时代的教与学》的第四模块,印象最深的是用有效对话开启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师生互动,许多老师也都意识到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性。但王博士指出我们平时容易忽略的一个重点:“互动虽然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但他不能保证提高教学成效,教师必须辅以对话和思考,也就是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那什么是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有时我发现自己提的问题学生听不懂,或者答的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例如,我在教学《比例的意义》,一节不难的概念课,课件呈现出三面国旗的长宽让他们根据国旗的尺寸寻找比例,可是有不少学生去计算面积,周长再去找比例,把问题复杂化。我不禁深思是否是因为自己提的问题不够有针对性,导致学生思考的方向不明朗。后面我也只是请做对的学生回答分析,没有充分抓住课堂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对话,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出现的这个问题。
我想如何正确辅以对话和思考是我需要不断学习,学会抓住课程问题的重点,通过层层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充分调动并引导学生发展广泛的对话关系,鼓励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我想这才是高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