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教育的本质是心灵感应,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
教育孩子,孩子为什么要听你的,因为你的威严还是孩子的弱智?孩子愿意听你的,肯定源于一种信任。如果她遵从你的教导,不是基于相信,不是源于对幸福和快乐的追求,那必然带来心灵扭曲。这种扭曲,也许在若干年后才表现出来。
对孩子说,你将来向往成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要努力去做。每个人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做出大胆无畏的选择和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切都是自己心灵的选择。我们教育看护着孩子,让他不要太偏离既定的轨道。所有的成才,就是选定好目标,自我约束,自我追求的成长过程。结果如何,能否成材,一方面是自我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听从老天的安排。但让在我们和孩子的一起成长中要有幸福感觉。作为父母们常常想给孩子攒更多的钱,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受教育的条件,这也无可指责。除了这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也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在我身为母亲之后,才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榜样,你是怎么对待老人,对待生活,对待朋友,都是孩子默默效仿的对象。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人可以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他的智力因素和道德素质来适应的;人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同样孩子也一样。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引导他,而不是去征服她和摧残他,尤其是用爱的名义粗暴压制。
人这一生,每个人所想要的东西都不一样。如果只看表面,上面是显性的利益,比如说身高、相貌、学历、收入、职位等,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能看到的,第二层是隐藏的利益,包括关系、维护和交往等等;最深处是深藏的利益,包括情感、感受和信任。23岁的富三代吴强今年大学刚毕业,却一直执着于自己爱好的动漫事业,根本无心接手家里的产业。前几日,吴强的爷爷与其谈话,劝他放弃外面的工作,继承家业。吴强很反感,拿起菜刀,砍下了自己左手的四节手指。这一事件不值得我们深思么?我们没有权力限定孩子更多,我们不能代替她生活,让他沿着我们的手指追求幸福。
教育是互相理解。用你的思想去影响她,用爱去关怀她。孩子不需要时时生活在压力中。有人说,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成功的准则之一。所谓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是先烈,领先三步是先驱。太领先了,你就推不动,费尽力气可能也行不通,最终不敌传统的力量,导致失败。 对待孩子也一样,太领先的教育,会让孩子厌烦,杜威说“一切需要和欲望都含有缺乏” 。孩子有渴望,才有珍惜。
听管理学报告时老师说,优秀的企业并不是由优秀的思想创造的,而是靠淳朴的思想建立起来的。往往优秀企业所依赖的大多数价值观念、规则和技巧,都是一些简单的常识、古老的格言。所以,企业文化关键不是要有多深奥的思想,而是在于把朴素的思想落到实处。这就是很多老板报名学管理学把企业学垮掉的原因。本来有朴素的思想,大家齐心协力,结果对理论机械运用。把自己当特殊物种供起来。背心离德。导致失败。 返朴归真,很多领域都适用吧。我觉得,教育孩子不缺优秀的思想,而重要在于把淳朴的观念落到实处.而不是听鸡汤忽悠,对理论机械运用,用分数考量孩子的一切.
人的思维观念决定了一切行动,所有的学习教育都关系到心灵的转换,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活出生命的意义。用名言做结语吧.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负责。——尹建莉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方法恰恰是当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少人会以此为镜,真正践行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