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缘

右手支撑,左手辅助,双脚开立,两膝微屈,上体后倾,下肢蹬伸……好复杂啊!一个月多没沾球了,原先学的一点投篮动作统统还给老师了。

靠坐庭院的石阶上俯视地面我那只孤单的球,生得跟多年不相往来的舅公的外孙。

好吧,随意吧。简单热身完,我就投练起来。

起初,身体和球像串通一气,两相不协调,窘况百出:有手未顶球先脱滑的,有直线撞板霸道回弹的,也有在篮筐铁圈上调皮地蹦哒两下诱惑你就是不肯进,更有压根哪儿都没碰到的……一个个像撒野的孩子,无从管教。投试了十几二十个,一个都没进,叫人气急败坏、灰心丧气。

看看左手背上从额面刮擦下来的汗液,再仰头望向高挂的篮筐,无奈、无助:算了,我已竭尽全力,仿佛命该如此,就在地面拍拍得了。

拍击了好一阵,有点无聊,就原地不抱希望地、耍弄性地抛出了一个:圆圆的球受助于我微张的五指弹拨的力气飞旋起来,不慌不忙、不偏不倚地擦板穿筐掉落下来――意外的惊喜。

再来一个,又一次巧合地顺筐纵身而入……

打量着自己黏糊的右手心:“奇了,手感来了?”飞转身,一个箭步,闯进灌木丛,抱起球。运跑,定位,弹跳,出手,进了!真是激动人心!

有了连进三球的兴奋鼓励,我像停不下来的机械人,一个接一个地投,一个接一个地练。活动开的身体,轻盈如芭蕾舞演员(自己想象的),跳转自如,灵动自恰。显然,身体和球与我达成了和解,建立了友好联系,它们像被彻底驯服的忠犬唯命是从地听任我指挥。流畅的运跑,有节奏的起跳,使得命中率大大提高,投出去的球好像一个个被施了魔法,自愿朝着铁圈鱼贯而入。这些球,有的在铁圈中间“砰砰”抽搐两下,乖乖下落。有的规规矩矩擦板侧入。有的老练地翻几个身漫不经心地转体穿落。有的突然来了个“空心”,毫无征兆。一个在我面前画出一条优美的抛物线,准确地穿经铁圈,再漂亮地回旋到我面前,好像我用球在天地间画了个立体的大圆。另一个先听话地钻进铁圈,再顽皮地弹蹦起来,翻身跃入树冠,稳妥地夹在柚子树繁密的枝桠间,但尽管仰仗柚子树的利刺也无法逃避我兴起的耍戏。

投得顺利的时候,好像心里有把自动丈量尺,站在哪儿都是理想的角度(当然两分线左右),自发的力度也恰如其分,真是“随便”抛都能进。有一个回合达到十进八的巅峰,我就差点喜极而泣。那一场,全场观众(四周绿化带植物是我的球迷和亲友团观众)呼声迭起,掌声雷动。

有时候,我甚至幻觉我人都要随球飞上篮筐……对,那是扣篮,我还不行……

有一点,我不确定自己拍击的时候运转的样子美不美,有时候弓着背,左右手来回传接、玩耍,脚下有点像鬼步舞者不受控制地滑行,我想,样子大概像男人吧,不过,我这么瘦,背影应该还是玲珑的。

倚栏停歇,回味这不可多得的心流体验,我冥思:也许好的状态就是“不准备”“不限定”“不标化”“不作为”吧。那么,咬牙切齿不得要领的时候,心灰意冷陷入困境的时候,不如给自己一个迂回的余地,提示自己:先到此为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有可能发生。

空中零星的雨点飘落,我用黑糊的左手抖抖粘背的T恤衫。风过,丝凉、松柔。

                                                  2019.8.14

*********************************************

运动小贴士,总有一款适合你:

1.泡沫轴放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热身柔韧操

图片发自简书App

3.自学瑜伽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4.自学广场舞

图片发自简书App

5.

图片发自简书App

6.

7.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