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上学时期,看到过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其中提到两个过程。一是将厚书读薄;一是将薄书读厚。当时,不甚理解。
现在明白了,上学时,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先把厚书中的概念提炼出来,印在我们的脑子里,形成了一本“薄书”。再通过各种测试,考试,希望将我们脑中的薄书能够发挥“实际”应用,能够应用于各种情形。则将“薄书变厚”了。
对于像“数理化生”这些充满逻辑性、公式性的学科,使用上面“厚薄”转换方法相对容易些。因为只要抓住了其中的“脉络”原理,即使遇到记不住的公理定理,也可以通过其它相关原理、公式推导出来。再加上理科的题目容易出,且众多,不信没有能“应用”的地方。
而在面对其它科目时,其实这个方法也是适用的,只是需要另一个技能,积累。不一样的积累,不能仅凭做题目而得来。比如,语文和英语。如果靠做题就能学好这些语言,那,像马东老师的《好好说话》就没有必要了。
只要你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并且,这些潜能是可以通过学习激发出来的。那么,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学习。
学习,是为了解决不会的问题而产生的活动。那如何学习,却成为了大家的一个问题。
学习,不是个疑问,却是个问题。常说,不懂的知识,技能,就去学嘛。可是,谁也没说个明白“学习”是个什么,怎么能具备“学习”的本领?
或者,已经有人说明了如何学习,而我们不以为然吧!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还说:熟能生巧。要被煮熟了,才能生个巧啊!听起来好痛苦的样子~~
如今的互联网,或者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以来,让知识传播得到空前的便利。几乎任何你想找到的信息,都能找到。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面对的问题、困惑,大部分都是一样的。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在你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只要你勤于搜索,不需要自己再苦思冥想而无果了。
让我回忆起,刚毕业时,第一家公司的领导。培训我们如何使用Google,及发邮件。
当初,连上网都需要有人教导。而现在你意识到两点就可以纵横网络了。一是打字,二是知道用搜索引擎。而前者,甚至都可以省略了。后者,也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语音输入法,语意搜索技术,将帮助不会打字的人上网
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框”里,输入:“如何使用Google”,回车……
只要你愿意,现代的学习,无处不在。碰到问题,不用指望“牛人”帮助解决,同时也省去了低声下气地仰慕。使用搜索引擎,基本能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
利用这个方法,久而久之。在一个领域“进出”得多了,便成了半个专家。境界上去后的烦恼就是,有些问题,网上找不到合适的答案了。这时,你就能深深体会到一句话:自学是无奈的,有老师指导是幸福的。
当你好不容易遇到了这么一个机会,与专家大牛交流的机会。轮到你提问“大牛”时,你清了清嗓子,开口问到:“您说我博士毕业后,是去国企好呢?还是去外企好呢?”然后,只看到“大牛”的面色发青,就没有然后了。
注释:本周《财富自由专栏》哪里是说如何“提问”啊!还是在“讨论”如何学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