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莲儿
昨天下午上完网课,正在超市里购物,接到高先生电话。他第一句就是:“今天我带妈去市医院检查,医生说妈的情况有些复杂!”语气很急。我没有着急,一边买东西,一边询问情况。我知道高先生说起他妈来一向有些夸张。
这次返京,我没有和他一起回来。一是他的确还想在老家多待几天,而我担心单位在网格化监测期间需要居家隔离,怕误了开学的日子,所以没等他。二是儿子工作的事没有落实,想让他在家找人活动一下。
高先生口中的“妈”当然就是我的婆婆。对于婆婆,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的好感,当然也不存在恨。说句大不敬的话,她在我生命中,就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如果她不是我先生的妈妈,我宁愿从来不认识她。
与高先生相识有三十多年了吧,嫁给他也有26年多了,因为一直都在娘家生活,我与我的这位婆婆也鲜有瓜葛,但记忆中的几件事却至今让我耿耿于怀,如鲠在喉。
高先生弟兄三人,没有姊妹,他在家里是最小的。我们家乡有一句话“爷爷奶奶喜欢大头孙子,大大妈妈宠爱老憨儿子”,但我的公公婆婆对于最小的他,却是最不喜欢的。而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婆婆对于我们这个小家庭从不关心爱护,都源于对他小儿子的不喜欢。这可能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吧!
高先生的意外出生是因为婆婆想要个女儿,可生下来不仅是男孩儿,而且是个双胞胎男孩儿!据婆婆自己告诉我,生他们双胞胎兄弟时造成了大出血,当时双胞胎中的哥哥就被忽略而亡,可能他的命比较“硬”,有幸存活了下来。也可能从那时起,婆婆就不喜欢他了(当然这完全是我主观猜测)。
我在儿子出生满月时就回到了娘家,儿子四十五天时,因为学校春季运动会人手不够,我也就上班了。那时,高先生一个人在北京打工,我自己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当然不行,因为工作单位就在娘家附近,我妈毫无怨言地替我承担了带孩子的事儿,可那时候,我弟弟还在读书,父母身上的担子也就更重了。
不知为何,儿子喝我母乳时,经常会闹肚子。有一回,我去上班了,我妈自己一个人在家带我儿子,孩子拉肚子拉到快要脱水的程度。我下班后,我妈赶紧和我顶着大太阳带孩子去医院。那时交通不方便,只能步行。在离我婆家不远的地方有个不错的乡村医院,我和我妈带儿子出门去医院时,恰巧看到去桥头集卖草莓,从我娘家附近路过的婆婆(那时候的婆婆,即使她孙子在我娘家由我妈长期带,她也从没有良心发现去过我家看过孩子),于是自然和她一起去了医院。
因为走得匆忙,我和我妈都忘了带医药费。当孩子看好病后,一摸没带钱,自然也就想起卖草莓回家的婆婆(那时我们还没分家)。可婆婆居然睁眼说瞎话,说她也没带钱!那时的我,年少脸皮薄,啥也没说,只好欠着医院的,过几天后再特意跑了几里路结了医药费。搁到现在,我肯定会问她草莓没卖到钱,难道是扔了?
儿子十一个月左右,有次回婆家不知干什么,看到桌子上有一张上环通知。恰巧第二天是周日,我就想着正好去上环。因为没料到去镇上需要钱,身上也没带钱。就不好意思地开口问婆婆要两元钱。可婆婆立刻果断地回绝了我,说她也没钱,前几天还问谁谁借了几块钱……几块钱呐,搁到现在,掉了都懒得弯腰去捡。而在二十多年前,那也不是个大数目,但我婆婆就清清楚楚地说“她没有”!
孩子一周多时,也就是第二年春天。我妈说,要不让你婆婆替你带一年吧!你弟弟还没成功,家里又有这么多地,我实在没法顾过来啊!
厚着脸皮,我回到婆家,小心翼翼地跟公公婆婆商量让他们给我带孩子的事。其实,这时候,婆婆已经把我们分家了。所谓的“分家”,她没跟我说过一句,只给了我们三十元钱,二十斤菜籽油,就让我们单过罢了。至于家里不知为何欠下的七八千元外债(那时候欠下这么多钱,可是个天文数字),也都归我们还。
公公婆婆当听我说要他们带孩子,当即就回绝了。公公口口声声说“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爹爹奶奶有带孙子的义务”,还说“儿子靠不到不会靠孙子”。那时的我,对于险恶的社会不了解,总以为他们是父母,不会不顾自己孩子的死活。于是就像对自己父母说的那样撒气说“你们不带,那就把孩子扔马路上”。谁知婆婆立刻就说“扔马路上就扔马路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我记得自己是哭着回娘家的。每当想起来那一路的委屈伤心都会泪盈满眶,我怎么都没想到这就是一个奶奶说孙子的话。
让他们帮我带孩子的事终究成了泡影。后来不知听村里谁捣鬼的,居然让我们付他们钱就帮我们带!可笑的是,我们自己还欠外面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债务(我至今也不明白,我还没嫁入他家,为何就有了外债),孩子那么小需要养活,而我那时一个月只有一百来块的工资,她儿子在外打工,一年毫无意外的情况下,也只能挣四五千块钱,她却让我们付工资!
我妈没有办法,只能顶着生活沉重的压力,继续帮我带孩子。从此,我也很少再回那个所谓的“婆家”。高先生每次从外务工回乡,大多都会回我娘家。
婆婆不仅是这样一个视金钱如命的人,还无比的偏心她别的儿子。她从来都觉得别的儿子辛苦劳累负担重,却看不到她最小儿子得不到她丝毫帮助,却在倔强而自尊地努力着。
我妈这一带外孙,就带了十六年,这其中的酸甜苦辣自不必说。直到孩子上初三时,我才彻底把儿子从我妈那里接回了家,自己在镇上租房子陪读。
这一路走来,我们从分家的仅仅两间平顶房,到翻盖了前面的老屋,儿子上高中前在镇上买了102平米的商品房,到二零一六年在合肥又买了九十平左右的房,婆婆从来没帮过我们一分一毫。有人会说,儿子,房子都是你们自己的,老人凭什么帮你们?我也很想说,在我们最需要帮助时,连父母都不伸手帮一把,那还有何亲情可言?
和婆婆的交集不多,我是个自尊而要强的人,既然一次二次不愿意帮我,又何必自讨没趣?当然,我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好妈妈,我儿子有一个好外婆!
如今婆婆病了,高先生跑前跑后,我不想说任何话,那是他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可不知为何,在这几个夜晚,每想到婆婆往日种种,心里都是如此难受而过不去!我就是想不通,当初我们那么困难时,她从没有心疼她儿子一丝一毫,现在她老了病了,就知道这是她儿子了,而其他几个她宠爱的儿子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