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笔记之《虞美人》

虞美人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宋词笔记

若把唐诗比作美酒,宋词则是好茶。

茶是要到岁数才能品出味的。

这阕《虞美人》,堪称真、好。

先看三段场地。歌楼\客舟\僧庐。歌楼是在半空,客舟则流动不定,僧庐呢?去过庐山,就知道美庐(蒋送给宋美龄的别墅),庐这种建筑的形制就可有个轮廓了。僧庐是安静、稳定、淡泊的一处。

楼在半空,少年心高志远,风流才子去红尘享乐,听雨是情调。客舟在江上前行,点出中年的人生景象,船儿行在江上,目的地是知道的,但前行却未必能轻舟直下。鬓已星星也,终能幸运地来到了僧庐。

再看三种体验。歌楼听雨,红烛昏罗帐。客舟听雨,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僧庐听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这一生,精神之旅大致如此。少年时,志向高远,若小有才华,更觉与众不同,人在半空行走,感觉妙不可言。中年时,好象处在激流之中,不在半空,却在水中,暗涌逆流,方知一切未必如此。

但是,第三个境界,是很少人才能到达的。多少鬓已星星也,未必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阕词貌似很苦。久品则甘。

中文有两个高频词,看透、看破。看透了,知道“真相”了,可以作出决定了。与之伴生的是看破了,之后是心灰意冷。

这阕虞美人,道出的是一个低频词:看淡。

看淡是一个很难到达的精神境界。你认为是蠢猪的家伙却在管着你,他不学无术却常走狗屎运,身在其中,年轻时可以不屑一顾,以为这是少数现象。中年时,却难免愤懑在胸,最后被迫看透被迫看破。但是能看淡吗?你能依旧不屑一顾,坚持自己的航向吗,你能笑着转身,坚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吗?你能在被拒绝被轻慢的时候,仍然能笑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吗?

很难啊。人生的难度不是来自江湖上人心险恶,不是来自天灾人祸,人生的难度是在于,我们常常看不淡。

看淡不是逃避,不是闪开,而是劈开一切迷雾,紧紧抓住生命的本质。

在《虞美人》里,听雨是一条主线,在人生不同的阶段,做同一件事,感受却完全不同。少年听雨,雨是浪漫,壮年听雨,雨是忧伤,两鬓星星再听雨,雨就是雨。

曾经,我校这阕词时,把“悲欢离合总无情”校为“悲欢离合总关情”。自作聪明,以为这样才是上上。孰知这一动,让词品大跌。

总关情,是看透的水平。总无情,是看淡的境界。

悲欢离合,其实是自然规律,但我们是凡人,在其中寄予了自己的情绪,才使悲欢离合成为扰人垴人伤人喜人乐人的生活图象。

看完我的笔记,再看《虞美人》,读至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心中还有隐隐的惊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译文,卷二: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汉唐雄风阅读 1,079评论 1 4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注解 卷五: 潘希白 大有·九日①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②,问岁华、还是重九。恰...
    汉唐雄风阅读 1,206评论 0 0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577评论 0 15
  • 完整“宋词三百首”原文及参考注解 卷五: 潘希白 大有·九日①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②,问岁华、还是重九。恰...
    汉唐雄风阅读 1,055评论 0 1
  • 一、各种词牌的字数规定 十六字令16字 捣练子27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调笑令32字 如梦令33字 相见...
    舵首阅读 4,858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