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各种基本概念的学习,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到了“复利”的重要性,也深知“时间”的长度直接决定了复利威力。但是大家可能没有考虑到的是,既然时间越长,复利的作用就越明显;那么多“长”的时间才叫“长”呢?
其实,生活中最常用的excel工具就可以给这道“题”一个答案!
从上面的表格,最左边显示年份,最上面一行表示收益率的大小,整张表计算出了在不同投资回报率下复利作用的大小。数字一量化,就往往能够发现令人吃惊的事实。对于收益率35%的人来说,仅仅花了6年的资产便翻了6倍有多。而同样的结果却需要收益率15%的人花13年、收益率10%的人花将近20年的时间!你的投资水平越高,“长期”就越短。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长期”都是不一样的,也不是“固定”的,我们竟然能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缩短长度。在成长方面,我们努力学习的知识、技能竟能够让我们比别人多活好长时间!最近李叫兽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的事儿很火,据说和他本人聊过的人都会感叹他对于营销等领域的思考竟然如此之深度和透彻。这说明,复利效应其实无处不在。思考的深入度相当于投资回报率的高低,所以和勤于思考的人交流常常会觉得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思想更加成熟。
那么,当我们投资能力尚且不足,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慢慢培养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收益呢?
当然有,正确的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能力的缺失。其中,“定投”策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这张表显示了采用“定投”策略之后,在能力不变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的额外收益。
看得出来在投资回报率10%不变的前提下,原先将资产翻6番需要20年;现在采取定投策略之后,8年就可以得到翻6番的回报。这意味着,资产翻一番的时间缩短了差不多五倍,“定投”策略放大了“复利效应”的收益。
当然,我们资产翻番的时间缩短是我们持续投入的结果,但是这恰恰是因为我们坚定执行策略。反过来,如果采用相反的策略,每年抽取一部分的投资收益出来,“复利效应”会放大损失,如下表所示:
如果每年抽取0.2%的收益出来,在投资回报率为10%的情况下,不到八年就会亏损。即使投资水平很高(如高达30%),资产翻倍都需要至少5年;坚持10年不过获得9.19的收益,只不过能得到正常策略下的收益20.11的一半。
所以为什么李笑来老师在专栏中如此强调要有一笔可以完全“遗忘”的钱来做投资,就是因为“复利效应”可以放大正确策略所产生的收益,同时也可以放大错误策略产生的损失。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知道,从投资收益中抽取资金显然是不明智的选择,我们除了投资以外最好要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总结一下,“长期”具体有多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同,能力越强的人这个长度就越短。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缩短“长度”,但在能力尚且需要培养的时候,采用正确的策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收益率。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想要偷懒的时候想想学好后能比别人多活几辈子,是不是顿时又动力十足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