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上映,网上评价褒贬不一,微博许多评价都是鹿晗的粉丝或者黑粉带有偏向性的表达,于是我想去看看,约表姐去看的时候,她回复我说她自己去看过了。我其实是很惊讶的,因为她居然自己一个人去电影院,在我之前的想法中一直都觉得去电影院看电影是要与朋友家人或情侣一起去的。“可是,我自己也可以很好的欣赏一部电影啊。”是的,很多时候其实一个人能够更好地享受,不需要因为与另一个人审美或追星的要求而去看自己不喜欢的电影。我最后悔看的一部电影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那时候也上映的还有《绿皮书》,我想去看《绿皮书》而另外两个室友想看《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于是我妥协了,其实也不能说妥协而应该说随大流。看完之后特别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去看一部三观不正的电影呢?讽刺的是,电影宣传说观影前一定要备好纸巾,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于是我带了两包纸巾,可电影结束之后纸巾还未拆封。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说过“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他也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的确,一人独处时的宁静平和会让我觉得很享受和充满安全感,不需要因为别人的观点而改变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因为要一起去吃饭而早早放下手头上正在做的事,更不用担心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会影响到其他人。就像诗人济慈所说“一个人,看着一朵花儿慢慢地开放,是自己一生最大的幸福”,之前看到微博和朋友圈都在说,一个人去吃海底捞的话,服务员会在对面放一个玩偶让他看起来不那么孤独,可是一个人吃饭真的就是孤独吗?难道一个人享受美食就是孤独吗?
其实我很羡慕独处的人,他一定是强大到一个人可以承担自己的一切的人,能够合理有序的做好自己,不受外事烦扰也不用因为证明自己不孤独而迎合他人,自己一人默默地努力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记得电影《夏目友人帐》中有一句台词:“我必须承认,生命中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努力成长是在孤独里可以进行的最好的游戏。”在考研复习的阶段,我一直占据着老师家阳台的一个小角落背书写作业,不仅是因为我自己本身容易走神和被周围影响,还因为我觉得在那个角落里能够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和独处的状态下自己学习的效率在慢慢提高。以前的我总是害怕独处,吃饭、逛街去琴房或图书馆都要找朋友一起去,甚至有时候要一个人去做什么的话宁愿不出门。没有人一起的话,就会变得很害怕,害怕一个人走在路上别人会觉得我性格不好没有朋友只能一个人,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在人群中迷失自我,为了和同学一起结伴出门而花时间等待或者提前准备很久,为了大家喜欢而放弃自己喜欢。但其实,是我错误地认为独处就是孤独,孤独就是孤僻。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独处时一个人真正与自己交流的机会,只有在独处时才能准确的认识自己。 《东方快车谋杀案》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到了我们这个阶段,已经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喜欢就尽情享受,讨厌就一点不做。”我可能也已经到了这个阶段了,总觉得自己身上没有大学生的朝气蓬勃,也没有作为一个青年女孩的活力,和朋友聊的是养生和新闻,最喜欢宅在家里不出门,自认为很符合“中年少女”这个新名词。可就拿这个暑假来说,我会每天看一会电视,没有追大热的ip剧反而在看一些老电影和歌舞剧,也会看看小说或者野史,留一部分时间看看专业书写写作业,然后做一些琐事,早睡早起,生活过得充实又宁静,上半年的压力和焦灼一扫而空,情绪和待人都更加温和了,也可以算是在孤独地成长吧。在微博看到这样一个扇形统计图——我为什么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其实所有的观点背后都有同样的本质,那就是真正地自己。没有在面对上司和同事时候的面具,也没有精神的枷锁,远离尘嚣看到一个自由真实的自己。
所以,适当的独处,给自己一个与自己对话的空间和时间,直面最真实的自己,这就是一种强大。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