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生产建设中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是企业应当放在首位的重要因素。员工是企业之本,员工的安全是员工能够能齐心协力凝聚力量,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第一前提。安全生产不仅涉及到自己员工,还包括对整个社会的职责,所以企业能否在社会中健康的生存发展,就取决于企业能否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的消除生产中可能的各种隐患...”所以说安全无小事,我们不能放松安全的意识。
要了解电对人体的伤害,首先要了解电流对人体作用的机理。
电流按其流动方向,分为直流电与交流电。
直流又分为稳恒电流和具有交流成分的直流(即脉动直流)。方向和大小都不变的直流称为稳恒电流;大小改变而方向不变的直流称具有交流成分的直流电。总之,只要方向不变的电流都称为直流电。直流电因其方向不变而有正负极之分。
工业上常用的直流电进行电解和电镀加工。同样当直流电通过人体时,也将对人的血液、淋巴液、等起电解作用(即分解),从而改变备注、淋巴液的成分,破坏它们的正常功能,这是直流电对人体的特殊作用。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人的神经的麻痹作用,破坏人的神经的正常功能。直流电很容易产生电弧,而且不易熄灭,容易刺伤人的眼睛。被它熔化的金属也容易飞溅,烫伤人体,或使人的皮肤金属化。
自从三相交流发电机的问世以来,在工业生产中,交流电迅速取代了直流电(特殊情况仍使用直流电),因此,直流触电事故已极少见。
交流电是方向和大小都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电流。按频率分为工频、中频、高频。
交流电通过人体,主要是对人的神经起麻痹作用,破坏人的心、肺的正常功能,使心脏停跳,呼吸停止。下面详细叙述交流电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电流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决定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时间的长短、电流流经人体的途径、电流频率的高低以及人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
一、伤害程度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电流通过人体时,人体会有麻痛等感觉,会引起颤抖、痉挛、心室颤动、心脏停止、呼吸中断及到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通过人体的电流的大小,又决定于所施加电压的高低和人体的阻抗。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电流大小的不同,人体呈现的状态也不同,可划分为三个界限:
1、感知电流 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感知电流。实践证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一样,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毫安,成年女性约为0.7毫安。
2、摆脱电流 电流超过感知电流继续增大时,发热刺度的感觉增强,当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触电者因肌肉收缩、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电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就平均摆脱电流而言,成年男性约为16毫安。成年女性约为10.5毫安。就最小摆脱电流而言,成年男性为9毫安,成年女性为6毫安。儿童的摆脱电流较成年人要小。
还应当指出,人体摆脱电流的能力,是随着触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的。
3、致颤电流 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致颤电流。因为心室纤维性颤动极有可能导致人的死亡,所以也称致颤电流为致命电流。
那么什么是心室纤维性颤动呢?
就是当外来电流通过人的心脏时,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由有规律的正常跳动,变为每分钟数百次以上的颤抖。触电时,通过心脏的电流越大,就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也就越大。
我国专家和学者经过大量考证和实验认为,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阈值在50毫安以上。因为在心室颤动电流的范围内,不能直接在人体上做实验,许多数据都是根据动物实验和综合分析后得出的。
二、伤害程度与通电时间的关系
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当发生心室颤动的概率在0.5%时,引起心室颤动的工频电流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式中I为致颤电流,毫安;t为电流通过心脏的时间0.01秒≦t≦5秒。总之,通电时间越长,对人生命的威胁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