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何谓《少即是多》?

买买买之后为啥依然不开心

什么是“少即是多”?

为何我们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东西,

依然觉得不开心?

这本叫作《少即是多的书》

却提出了多达18条的建议

这数量感,简直就是直接自己打脸了!

但听完下来,其实都特别有意思。

书中提到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

从物质中取得幸福感的时代已经结束!

那么,何谓幸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对于新幸福提出了十个标准,看看这些标准里,你中有几条?

1、享受工作

2、有关系亲密的朋友和家人

3、有稳定的经济来源

4、身体健康

5、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如马拉松

6、有自己的时间和自由

7、能选择自己的居住环境

8、具有效的思维习惯

9、能放眼未来

10、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向目标前进

为了达到以上的十个标准,至少有18条建议可供参考,而特别有意思的是以下几条:

-从物质里获取幸福感的时代

已结束

我算是生于物质不那么丰富的年代,童年时期能吃上有豆腐的菜,算是非常幸福的事情。更不用说到了年末春节之类的大节日才会有肉吃了。

当樊登老师讲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触还是挺深的。确实,人们的需求,从马斯洛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已经不仅仅只是满足于温饱,物质上的满足现在已经变得非常的容易了,越来越淡的年味,越越无感的节假日的感觉,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前过节是可以有机会饱餐一顿,可以买漂亮的新衣裳,现在则是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品尝各种美味,衣物随心买了,物质带来幸福感的时代已经结束。

- 从节约到选择简朴

樊登老师在提到这个建议的时候,其实我更强烈地感受到的内容是:态度上由“被动”转换成“主动”

主动地去选择,心态和情绪上会愉悦许多。

这个概念其实可以衍生到各个层面。

比如亲子方面:

与其逼着孩子跟风去学习钢琴或舞蹈,不如让孩子主动来选择孩子更喜欢的项目。孩子心中有了兴趣 才会主动去研究和探索他未知的领域。

比如大龄剩女:

被三姑六婆裹挟着要赶紧相亲结婚,不如让姑娘自己思考后选择,到底是结或不结婚?什么时候结婚?毕竟,这日子是自己过的。

不被惯性的思维框死,用自己的思想去作自己的选择。

- 大企业不如自由职业

这是一个长久的价值观念在近期开始转变的时代。

在我们的父辈观念里,没有什么比大学毕业后,能够进入一个大企业更让他们安心的事了。

那种利用组织、大集体来实现工业化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大量的行业或消失或被取代,新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或新的行业不断层出,而顺应时代的变化,是能够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里生存的途径。

因而,把自己打造成拥有更多能力、更多标签的新时代人,是非常迫切的事情。

看到小可爱,分享给她,她好开心!

- 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

何谓村“小确幸”?

这是来自村上春树的一篇散文。

所谓的小确幸,

即是

“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

生活已经习惯性地误导了我们很多年,总以为幸福是要特别大的,特别刺激的才算数。人生的大追求里,比如,要买到一个大房子,买到一辆豪车……等等。

而实际是,和所谓的这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生活中的小确幸影响会更大。

比如在路上,陌生路人抱以的微笑

比如今天下班回家看到的夕阳特别美

今天和朋友发现了一间特别好吃的小店

定电影票时,抢到了自己最心仪的位置

……

生活本就是由点滴、细琐的小细节组合而成,比起千辛万苦地攒个“大幸福”,

珍惜和享受并主动地去追寻和创造这些小细节,它们所带来的幸福感会更值得。 

小结:

生活要“减速”!外在的物质是永远追求不完的,物质的追求要少一些,精神的追求要更多一些!

顺应时代变化,积累自己的品牌价值,让自己拥有更多元的角色标签,是立足社会,拥有更多幸福感的方式。

慢一些,要和风与日光同节拍

作者:冬艳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4db028a04fd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