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帮某个公司写营销方案,查阅资料时,在电脑里发现一份几年前的营销方案PPT,是我还属于广告业新人时,当时公司空降的营销总监所写。
提起这位总监,他每次与甲方沟通交流时总能用随口而出的4P、4C等一大堆营销理论让客户折服,可当他所策划的营销方案落地执行时,却总达不到跟客户承诺的预期效果,甚至是效果极微。
一开始我们总认为是客户产品不行或是进入市场时机不对,可在接二连三发生这种情况之后,我们最终发现其实是这位总监不行。
当重新看回这份方案,很容易发现整份方案充斥着各种营销理论包装的生搬硬套,并不能真正解决客户产品推广所面临的各种真实问题。
归根到底,不是这位总监的理论不过关,是他缺乏解决客户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就像这两年随着自媒体发展,在朋友圈经常看到各种限时免费报名学习五花八门的课程,很多人拼命学习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成长。
但无论是获取知识也好,成长也罢,终归到底是为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没有将学习的最终目的落实在这个层面,并以此考核成长与否,总归只是将自己变为一个记忆工具,死记硬背一堆知识理论。
上星期和一个自媒体大咖聊天,他透露给我一个消息,某款学习APP上面一个销售额过千万的课程打开率仅有20%左右,很多人花几百块购买课程后就扔在一边再也没打开过,他说现在这种现象太常见了,很多人在学习这件事上还停留在付费交款,买心里安慰。
学习应该直至本心,通过学习某方面知识后,提升在这个领域范畴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抱着快速成长的目的或仅仅为了跟风标榜自己热爱学习。
不止学习,还要反思
有一个现象比较普遍,在目前愈演愈烈的学习氛围中,很多人只关顾埋头学习,而忽略将知识实际运用,导致遇到问题时经常没意识到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人一周报5门不同课程,场场不落,用这种拼命态度显示自己追求知识的决心,可是笔记记了一大堆,思维导图画了N张,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提升得不明显。
这其中差的是一个反思环节。
记得以前读书时,有个场景大家一定不陌生,每次考卷上某些题目做错了,我们会总结分析错在哪里,应该从哪个角度出发思考正确解题方式,并在下次遇到同类型题目时,不再答错。
可自从进入社会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和紧迫感逼使我们快节奏生活,无论是个人进步还是职场工作,一切以效率考核,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促使我们习惯展望未来,却极少回顾过去。
从不曾反思自己曾经遇到的难题,假如运用现今学会的知识是否能够解决?
从不曾反思自己曾经犯的错误,假如时至今日再面对时应该怎么避免重复?
有人说最好的学习,是从生活经验的反思中学习,而实际上,反思过程是知识内化过程,只有将知识对照自身,才能更好理解如何将知识实际运用。
不善于反思的学习并不能明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会陷入将时间不断浪费在重复的错误上。
一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一些思考模型可以立竿见影解决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的某些问题,比如怎么处理太多工作而不手忙脚乱、如何判断分析别人的意见建议、如何汇报工作能令领导满意……
当你因工作太多而手忙脚乱时,可以用著名的艾森豪威尔矩阵,又被称为紧急重要度模型,依照紧急性和重要性,将所有工作清单归类到是个矩阵区间里,该先做哪一个后做哪一个,一目了然。
当你无法分清别人对你的评价哪些是善意批评、哪些属于恶意吹捧、哪些是有效建议,可以用沟通回馈模型,将所有声音按照“忠告”“批评”“建议”“称赞”四个象限划分,根据这个矩阵分类,可以区分哪些忠告是你不必在意,哪些批评需让你立即采取行动,哪些建议可以忽略。
当领导对你的汇报工作总是不满意时,可以尝试用金字塔结构模型汇报工作,先说领导要的结论,再细分结构123点进行阐述说明,很多时候,领导想听的并不是长篇大论,而是有理有据的结果说明。
……
以上是三个常用的解决问题模型,假如能够熟练运用,当遇到相关问题时自然懂得如何解决。
当然工具毕竟只是工具,假如我们没有习惯运用这些工具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时,死记硬背几十个思考框架也是无用功。
关于类似的解决问题模型还有很多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网上搜索一下,当然,以后我也会逐渐将它们用我所理解及运用的方式写在文章里。
聊那么多,你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学习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