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我们一家外出,在火车站听到一对小夫妻的争吵。
妻子说:你这次还不回去看我爷爷吗?男的回答:有必要吗?!我抬头看了男方一眼,心想挺过分啊,过年拜见长辈不是很正常吗!
然后听见妻子声音抬高了几度:你真的不去?我爷爷活着的时候你就没看过他,过世的时候你没看他,好不容易这次过年回我家,你还不回去看他!
男的怼回去:我们那里没有这样的风俗啊。
我想原来是这样啊,过年扫墓好象有些地方的确是认为不妥的。
这时我们该进站了,后面的谈话没有听清,但是看姑娘抱着孩子面红耳赤的样子,肯定是动了怒,看那架势,吵架肯定是要升级。
想必这是个远嫁的姑娘,她对爷爷感情很深,好不容易今年轮到她过年回娘家,想去给爷爷上坟,让爷爷知道她现在过得很幸福,有自己幸福的小家。
可是她的丈夫很难理解她对爷爷的深厚感情,而她没有表述的更清楚,两人吵架一触即发。
晚上到达住处安顿好后,拿出手机刷微信,看见朋友圈一条信息:今天好多邻居夫妻干仗的啊,看来都是过年喝酒惹的祸……
真的是过年喝酒惹的祸?!
确实过年很容易成为情绪的爆发期。
先说家人、亲戚、朋友之间,催婚的,催生二胎的,比较彼此工作、收入、成就的就不一一说了。以前年少时,每逢过年我也时常惶恐,怕自己成就不够,收入不够,让家人蒙羞。后来收入渐长,单身大龄之时,更是早早便收拾行李准备离家,不为别的,只因我妈看见别人家的小朋友就眼冒金星,成星星眼状,欢喜得不得了。只要早早结婚嫁人生子的姑娘,哪怕明显看上去灰头土脸,都成了我妈口中的人生赢家,励志典范。因为,人家孩子都有了啊!好吧,我的错。仿佛我收入再多,成就再高也弥补不了大龄未婚的羞耻感。
如今年岁渐长,也是当了妈的人,再回过头来看身边年轻的小朋友们,真心觉得,一个年轻人,离开家,孤身一人在外打拼,没作妖,没惹祸,没抑郁,没欠债,健康平安,活蹦乱跳的回来了,还拿着年终奖孝敬爹妈,这难道不是最该高兴自豪的事儿吗?父母何须责怪攀比呢?
老妈们情绪的暴发会是在突然一瞬间,被家事、年夜饭 、亲戚应酬忙活得团团转的老妈们,会突然爆发:就我一个人在忙,你们都闲着!你们这群猪!
所以,春节期间,家庭战争时有爆发,有的有解,有的无解。
人生百态 ,各得其味。
婚姻中,仿佛到了春节期间,大家都闲下来了,大脑开始有空闲时间去看待自己的生活了,才发现,婚姻多年后,彼此之间的差别竟然是越来越大了。
首先男女的归属和追求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当前大部份女性还是会把情感作为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很多人会对爱情孤注一掷。就象男人对待事业一样,男人们会一再强调,他们在工作中寄托了太多的期待,非得要在工作中才能实现人生一切的快乐、成就感和热爱。
而女人则在情感中患得患失,认为一个女人只有拥有一份好的爱情,圆满的婚姻,一个好的归宿才是幸福的。
可是问题来了,如果女人如此看重爱情和婚姻的话,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女人这些的需求都是需要男人来满足的。而男人只有在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时候,他才更有资格和条件去满足这些需求。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爱情会不会就成为了一个可衡量和物化的标准呢?
结果,我们看到,彼此都是在感情中夹杂了太多自我的诉求,而非要让对方哪怕不计自尊也要成全我们呢。
现实中,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故事中,男男女女们的感情故事也是在这两种价值观中来回的切换。
那些得不到的爱,已失去的爱,还有未达到满足,又觉得失去了控制感的爱,让人怨怼重生。
如果婚姻是一个互相合作的契约,那么从结婚那天起,彼此之间就开始有了分工与协作。一对夫妻相处的越长,他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就会越来越大。
比如妻子承担更多的家务和育儿,丈夫承担更多的养家重担。一方更擅长房产投资,而另一方对证券投资更有经验。一方精于看报表,一方精于做旅游攻略。一方长于人情打点,一方长于记帐和规划。
几年下来,你们精于的那部份都各自成了专家,而不擅长的领域更为倒退了。分工精细化的结果就是两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这种影响则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些夫妻感情出现了危机,但却选择冷战的原因也许就在于这种分工在漫长的婚姻中已经过于极端,彼此过于依赖,互相纠缠,从而意识不到自己还能有所选择。所以,我们有责任去意识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我们的能力是不可以退化的。
有个不恰当的例子,一哥们离婚后的几年时间里,一买东西就条件反射的买了前妻习惯买的日用品,哪怕是他不喜欢的。典型的人走了,她的生活方式还在影响着你。
比如我结婚之前,性格暴燥,除了工作挣钱这种洋气的事儿以外,没什么爱好,也没时间去爱好,加班、出差,每天下班都觉得象是没了半条命。拼命工作,不敢出错。
而如今,全职主妇七年时间过去,我能将以前让我头疼的家务终于开始做得有条不紊,神清气爽,自觉也是一大进步。而且,送娃上学之后,我可以有充足的独处的时间,看书、码字,追剧,单从内心来说,我挺满意的。心中宁静,自在,有种每天都在一点点扩大自己认知边界的成长感,这种感觉之前真的不曾拥有过。
而娃他爹,认识我之前不紧不慢的上着班,下班后写着自己的三国博客,就是一死宅。然而眼看这位宅男,开始接触凡尘,与客户拼酒,带团队,脾气也越来越爆,简直是一场迟来的青春叛逆期,看着他电话不断,急得跳脚的样子,一如当年的我。
只是我会递给他杯茶,拍拍他,提醒一下,别入戏太深。而当年,无人这样教我。
都是成长,但方向却并不一样,我更趋于心灵的成长,他则去补了社会这一课。
都在恶补自己残缺的那一面,都仍在跌跌撞撞中成长。
都想修复曾经的破碎,进化为人格的圆满。
人到了中年之后,会突然产生一种成长的欲望,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希望自己体验并不擅长的另一种的生活,这种欲望会越来越强烈。
因为人生来就有强烈的成长、扩展的需要。不仅仅是拥有更多的财富、领土和权力,也包括扩展自己的知识、意识以及身份。
我们迫不急待的想要让自己从里到外得到统一,也许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里,我们的人生观总会被推倒重来一次。(因为我们从小被教育,被灌输的太多。)
我们会越来越有同理心,越来越体谅他人,但也有点悲伤的发现,年轻时曾想执剑走天涯,交朋遍天下,而如今,对于能走进我们内心的朋友,是越来越少,条件也越来越高,人生有二三足矣。
面对世事无常,面对变化,愿新的一年,我们都能打开自己,扩展边界,仍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