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煊棠儿。
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但这份从容从何而来?
不是命运的恩赐,而是源于一个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底气。
成年人的世界,问题总比答案多:工作遇挫、关系破裂、健康告急……
有人被困境逼入绝境,有人却在困境中磨出锋芒。
那些活得游刃有余的人,未必天赋异禀,而是深谙一个真理——
人生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解题者”手中。
01 直面问题:破局者从不等待救世主
《孙子兵法》有言:“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真正的强者,从不回避问题,而是将问题视为磨刀石。
上世纪80年代末,21岁的王来春成为深圳富士康首批流水线工人。
她面对的是一道现实难题:如何在日复一日重复拧螺丝、装零件的工作中找到突破口?
她没有像其他工人一样抱怨机械劳动的枯燥,而是将流水线视为“解题训练场”:
白天记录生产流程的卡点,晚上研究如何提升效率,甚至主动申请参与设备维修。
当别人下班休息时,她蹲在车间观察工程师调试设备,手边是一本本写满了技术知识点的笔记。
正是这种“将问题拆解为知识模块”的思维,让她从操作工一路晋升至课长,更在2004年创立立讯精密时,精准抓住连接器国产替代的机遇。
2000年代初,消费电子行业爆发“连接器危机”,国际大厂技术垄断,中国企业屡屡碰壁。
已创业的王来春没有退缩,她带领团队逆向拆解国外产品,发现核心问题在于精密模具的误差控制。
经过数百次试验,团队最终研发出精度控制在±0.02mm以内的模具技术,让立讯精密一举打破垄断,成功打入苹果供应链,如今市值超2000亿。
王来春从流水线工人到科技巨头的跃迁,印证了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解题式成长”的背后,藏着逆商理论的深层逻辑。
高逆商者擅长将问题具象化。
与其焦虑“怎么办”,不如追问“问题究竟是什么”。
但在现实中,太多人把问题视为终点,而解题者却将其视为起点。
从流水线到董事会,从模仿者到规则制定者,王来春的跃迁印证了一个真理:
人生的阶梯,本质是“问题台阶”垒成的。
那些看似绊脚石的难题,实则是命运递来的凿子——
当你用认知的锋芒将其劈开,里面藏的可能是通向新世界的隧道。
但你要具备主动破局的思维。
02 拆解问题:高手擅将死局变棋局
王阳明在龙场悟道时写下:“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解决问题,本质是一场与自我认知的博弈。
20世纪60年代,疟疾肆虐全球,传统药物逐渐失效。
39岁的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时,面对的是如乱麻般的困境:要从浩瀚的中医典籍与上千种草药中,找到真正有效的抗疟成分。
她没有在迷雾中盲目摸索,而是用三个关键动作劈开困局:
第一,锚定终极目标——找到能彻底消灭疟原虫的物质;
第二,破除固有经验,从古人“不用火烧、只取汁水”的记载中逆向思考,改变提取方法;
第三,将庞杂的研究流程切割成阶段性任务,像解开绳结般逐个突破。
历经数百次失败,她最终从一株青蒿中提炼出救命良药。
2015年,这位默默耕耘的科学家站上了诺贝尔奖台。
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越是复杂难题,越需要“做减法”的智慧。
就像从沙海中筛出金粒,屠呦呦没有试图搬走整片沙漠,而是先架起滤网,再一层层筛去杂质。
正如老话所说“砍柴不误磨刀工”,有时候,花在厘清问题上的时间,比急着行动更重要。
03 持续精进:解题能力决定人生天花板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曾说:“宏观是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真正的底气,来自把解题能力炼成肌肉记忆。
2014年,25岁的苏炳添站在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短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即将过去,他的百米成绩却始终卡在10秒16的瓶颈。
面对“换起跑脚”这个近乎颠覆性的提议——这意味着要推翻过去12年形成的本能反应。
他没有被恐惧裹挟,而是选择用最笨的办法破局:把模糊的困境拆解成一个个可以丈量的目标。
他将起跑动作拆成几十个细节,像雕刻玉石般反复打磨:从脚掌落地的角度到呼吸的频率,从蹬地发力的时机到冲刺阶段的手臂摆动幅度。
为了捕捉肉眼看不见的微小误差,他甚至用科技手段把每一次训练都变成精准的数据实验。
身边人劝他:“这个年纪改技术,失败可就什么都没了。”
他却说:“如果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才是真正的失败。”
七年后,32岁的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跑出9秒83,成为首个站上奥运百米决赛跑道的亚洲人。
这个曾被预言“过了巅峰期”的运动员,用行动证明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人生没有绝对的死局,只有尚未拆解的活扣。
就像老木匠对付缠结的绳结,与其用蛮力拉扯,不如找到关键处轻轻一挑。
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往往藏着一条被焦虑掩盖的暗线——
当你愿意静下心来,把“我做不到”变成“我能从哪一步开始做”,答案自会浮现。
写在最后
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警告:
21世纪最大的风险,是成为“无用阶层”。
但在一个AI替代人工的时代,人类最不可替代的能力,恰恰是定义问题、创造解法的智慧。
那些让我们夜不能寐的难题,终将成为勋章:
失业时打磨出的跨界技能,可能在未来开辟新赛道;
创业失败总结的教训,会化作下次腾飞的燃料;
甚至一场疾病的抗争,也能让人对生命生出更深的敬畏与规划。
诗人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但挺住不是苦熬,而是在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将自己锤炼成解题的“瑞士军刀”。
当一个人学会与问题共舞,人生便再无绝境,只有待破的局。
图/文 原创 煊棠儿
*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煊棠儿
*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