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打开魔盒,卡片笔记写作法专家教你几招
万事开头难,对于写作,你有没有动笔困难症?
当你想要申请课题或项目,需要写标书时;当你作为大学生或者研究生,临近毕业需要撰写论文时;当你以写作爱好者自居,一直梦想自己写本书时……面对着空白屏幕或者空白纸张,你有没有觉得无从下笔?
今天我们介绍的这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好办法,让你轻轻松松就能写出好文章,甚至能很容易地写出一本书来。
作者申克·阿伦斯,是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的教育哲学讲师。他主要教授如何管理时间、决策和个人成长。著有获奖作品《实验与探索》。据说他也是用了这个好办法来写的这本书。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看这本书。
1.卡片笔记是何物
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办法。
你也许有点嗤之以鼻,卡片笔记,不就是做读书笔记吗?我读书的时候,也经常做读书笔记啊。
是的,我们的老师和长辈常常教导我们,最好的记忆,强不过最淡的墨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翻开书本,我们习惯拿笔在手,读到有感触、有兴趣的地方,就在文字下面划线,或者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的想法。
小学生会摘抄名人名言,好词好句,为写作文积累素材。
普通人会把读书笔记记在本子上,或者记录在电脑上。
列夫托尔斯泰说,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历史上很多名人有所成就,与做笔记不无关联。
唐代诗人白居易,把他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放在陶罐里,他的《白氏六帖》就来自陶罐笔记。
钱钟书先生知识渊博,古文功底深厚,他的著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等,内容旁征博引,令人叹服。也与他的笔记有关。他的外文笔记3万多页,中文笔记也3万多页,日扎(即读书心得2千多万字)。
我们今天所说的卡片笔记法,和大家以前做的有点不一样。
这个方法来自于一个德国人尼克拉斯·卢曼。
这个卢曼很有名,他被誉为“当代黑格尔”,是德国当代杰出社会学家之一,是继马克思和韦伯之后,百年难遇的大师。
他37岁才投身于社会学领域,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这在德国是很难做到的。
他发展了社会系统论,生前发表了58本书和数百篇文章。甚至在他去世以后,他的朋友或同事把他留下的资料又出版了数本著作。
不仅高产,他所著的《社会的社会》、《社会的艺术》《社会的法律》等都影响深远。
作为社会学理论界的一颗明星,卢曼以其辉煌的作品,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西方当代社会理论的发展。
人们不仅好奇,这个人该有多聪明,该有多努力!
而究其原因,这一切成功竟然源自他所做的卡片。
是的,就是类似我们在图书馆看到的,一排排抽屉里的那一张张卡片。
卢曼年轻的时候是个公务员,空闲的时候,他喜欢读书。
开始他也是在书上记笔记,后来他发现这个方法不容易记忆。于是他改变了方法,把读书笔记记在了卡片上。
随着他的卡片越积越多,他发现卡片之间能找到关联。这些关联刺激他不断涌现出新想法,于是写文章、写书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他有生之年,他一共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
2. 高效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助卢曼成功
卢曼是一个啤酒厂主的儿子,年轻的时候,在家乡政府里从事公共行政法律事务方面的工作。
工作之余研读书籍是他的乐趣。
他发现卡片笔记法对他帮助很大,就一直坚持用这个方法。
在他做公务员的十年里,卢曼的阅读兴趣主要集中在宪法和行政科学方面,如政治学、哲学、行政学(公共管理学)、组织理论、社会学等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从中他逐渐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
据后来人统计,那时候他的卡片盒中总共累计了23,000张卡片,涉及108学科模块、1,250个关键词,还有 2,000条参考书籍和资料。
1960年,卢曼前往哈佛大学进修。在那里,他遇见了著名的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受到了社会学的启蒙,立下了社会学的研究方向。
1963年他完成了第一本专著《正式组织的功能与后果》,并于1964年出版。
1966年,在卡片盒的帮助下,他仅用一年时间,就拿到了社会学博士学位,获得了明斯特大学的教职。
1968年,尼克拉斯·卢曼在新建的比勒菲尔德改革大学,成为第一名得到正式命名的教授,并一直工作至退休。
从此,他的卡片盒以平均每天6张卡片的速度积累着,最后累计储存11个一级话题,约100个二级话题,3,200条关键词,涉及15,000条参考书籍和资料,总共67,000张卡片。
卡片盒就是他的知识宝库,也是他的灵感发源地。
他常常花时间浏览卡片,建立卡片之间的联系,发现自己的洞见。
史蒂夫·乔布斯在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时曾说,创造力就是把事物连接起来。
卢曼认为他的卡片盒是一个“类似网络的系统”。
他常常同时开始写几本不同主题的书,一个主题遇到阻碍,他就停下来,换另一个主题。
这也是他高产的另一个原因。
这9万张卡片是他34年间出版50多部著作、数百篇文章,成为极其卓越的社会学大家,并且成为社会系统论的推动者和创新者的根本原因。
而卢曼的影响还扩展到社会学领域之外。他在系统科学和其他学科方面都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崭新的视角。
他有了自己的纪念碑式理论建构。
他毕生将抽象而又复杂的理论参考框架,切实地运用于社会的所有领域,从行政管理的内在运行到全球的生态问题,从政治、经济到艺术、爱情和宗教。
这些都是卡片笔记写作法给他带来的成就。
3.如何制作卡片笔记
读到这里,你肯定有些着急了,既然这个方法这么好,快点告诉我们怎么做吧,我们也想早点写出好文章,写出好书来,也想著作等身啊。
其实做读书卡片并不新鲜,就是记录在一张张卡片上。
一般的读书卡片分为摘录卡、提要卡、索引卡、心得卡等等。
我们这里提到的卢曼卡片和心得卡有些类似,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把你看到的书里的意思翻译出来,当然不能是口水话。
这需要我们要读懂、读透、理解原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出来。
就如书中说的,提取一篇文章或一种思想的要点,并以书面的形式加以说明,这对于学者来说,就像钢琴家每天练习弹琴一样。
卢曼的卡片盒主要存放两种卡片,文献卡片和主卡片。
在制作上又分成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项目笔记。
这些在书中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剧透了。
最重要的是,是要在卡片之间找联系。
书中提到,我们对于自己理解的东西比不理解的东西更容易记住。因为我们所理解的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或者是通过规则、理论、描述,或者是通过纯逻辑、心理模型或解释。而卢曼卡片盒的目的就是建立这类有意义的联系。
如上图所示,建立卡片1、卡片2……以后,发现新卡片主题与它相关,于是标记1/1、1/2……,后来又发现有新卡片相关,于是标记成1/1/1、1/1/2……,以此类推。
于是整个卡片盒成了一个知识网络,互相交织,互相联系,不断撞击,激发出新的洞见。
随着卡片越积越多,你的知识系统也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庞大,你的著作也会越来越多。
想想我们平时的学科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都是从上往下的,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的,一般都是按主题、学科分开,不同知识之间相互隔绝,很少有人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
而卡片盒没有按主题分类,而是让我们思考:这张卡片与哪张卡片有什么关联?它与某事有什么区别?它与什么相似?
整理和分析卡片是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是也是最让人脑洞大开、思维活跃的事情,你会发现自己的洞见不断涌现,这是极好的心流体验。
最后你的工作只剩下,利用卡片盒里现成的素材,把卡片上的内容用语言串联起来。
这样一来,写作变成了一件轻松、简单、愉快的事情。
总 结
《卡片笔记写作法》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概括了写作的基本问题;有效写作的四个原则;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
书中详细解释了卡片盒笔记写作法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写作方法。
利用这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上,那就是思考、理解和提出新的写作思路,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寻找笔记、资料或参考文献上。
读着这本书,让人有种冲动,觉得像卢曼一样著作等身似乎不是梦想,卡片盒就像魔盒,想赶紧去实践一下。
有人说,这是一本教会你如何从思考到整理,最后形成个人知识结构过程的书。让信息生长并自然地形成网络,如同人类大脑一样,你会重新认识“笔记”这件事。
有读者强烈推荐每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作家、终身学习者都阅读这本书并认真地实践它。
愿你能学会和应用好卡片笔记法,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实现终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