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建设是否达到了当初的管理价值预期?是否还值得继续投入建设,还需投入多少资金?项目建设多久之后能够真正“回本”并创造价值?是否有一套成熟的评估方法和框架来支撑对财务共享建设效能的评估?
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企业信息化工作经验,提出从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效能、应用效能及IT效能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企业财务共享项目系统建设效能评估体系。
这三个角度分别从管理层、用户和业务层、IT三个视角进行评估,管理层视角重点评估财务共享实施带来的价值、业务和用户层视角重点评估财务共享项目的成果,IT层视角重点评估财务共享项目建设过程。
如果说管理效能是结果,那么项目建设过程,即IT效能是这个结果产生的原因,而项目建设的成果,即应用效能是产生这个结果的使能器。下图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对于管理效能指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之后,应重点评估:
1、成本降低的情况,如组织规模、业务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人员少量增加或者不增加带来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人员结构的调整,处理基础财务业务的财务人员的总成本相对之前也会得到降低;
2、效益提升的情况,如每单的处理成本,业务的处理效率和财务处理的效率等;
3、风险管控强化的情况
对于应用效能指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完成后,可重点评估:
1、系统质量,包括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可用性、系统的使用情况、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靠性等;
2、信息质量,包括数据的可获得性、可理解性,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
3、服务质量,包括服务交付(及时性、保质、保量)、服务支持(事件问题上诉渠道、培训、IT服务及时性)、服务体验等;
4、用户使用的意愿,系统好用才会愿意用,才会用好,可评估用户对系统的依赖程度;
5、用户满意度,包括评估系统的满意度和数据满意度等;
6、用户效益,特别是对自身工作的支撑程度和时间成本的节约程度等
对于以上应用效能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的评估,建议充分考虑数据收集的可能场景,根据指标的特性、数据的表现形式等因素,分别设计相应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访谈对象涉及与共享建设相关的全部人员,包括共享中心用户、组长、影像扫描人员、IT支持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报账人员、归档人员、结算人员、业务财务与专业财务、业务主管与领导,及企业外部用户等(如客户、供应商等)。
对于IT效能的评估,财务共享项目建设完成后可重点评估的内容有:
1、IT战略规划的实施情况,特别是共享项目的立项及启动情况,如需求完整、明确,可行性评估,项目计划,成本效益分析等,对以上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2、项目的过程管理情况,如蓝图和方案的设计、需求管理、开发的管理、问题的管理、测试的情况、试点和推广的情况、验收的情况;
3、系统运维的实施情况,如整体运维的情况统计、问题和事件管理的情况;
4、信息安全的管理情况,如信息安全整体情况,访问控制、安全举措、日志管理等;
5、IT组织管理的情况,如知识管理、人员情况,第三方支持服务的情况等。
基于以上三大效能评价体系对财务共享项目进行的评价,有助于帮助(特别是甲方)分析评估和发现财务共享项目的价值。其实,对于非财务共享项目,笔者认为一样可以参考此体系进行价值的评估发掘。同时,笔者也认为,基于PDCA循环进行的反复评估,也有助于持续改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绩效。
如果你有关于财务共享项目价值评估分析的更多想法,也欢迎留言或者联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