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每年最“甜蜜”的节日之前。之前就有想把自己对婚姻的看法记录下来的想法,刚好这段时间看了两篇文章
这两天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文章《中年人的婚姻:谁不是一边分床睡,一边秀恩爱》(后面简称《一边》),读完之后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作者最终把问题归结为“夫妻睡没睡在一起,真的会影响感情。”
========================================
引用原文
作者简介: 牛油果
微信公众号:牛油果的生活观 ID: nygshg
1
35岁的艾丽在朋友圈晒出全家出游的照片,她紧紧的依偎在老公大军的怀里,幸福感爆棚。她收到了40个点赞,有人吐槽她大晚上虐狗,有人催她赶紧生二胎,还有人请教她婚姻保鲜秘籍,她也热情的一一回复着。奇怪的是大军并没有点赞,而大军的朋友圈发的却是他和孩子的合影,并没有艾丽的影子。我犯着嘀咕,发微信问艾丽什么情况,艾丽只好如实回答。
他们不会生二胎了,因为他们已经分床睡多年,夫妻感情平淡得像白开水。原来,艾丽生完儿子以后,大军嫌儿子吵到他睡眠,主动搬到隔壁房间睡,这一分居就是五年。五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独睡,在艾丽的要求下,大军搬回来睡。那一夜,他们两个都没有睡好,好不容易可以睡在一起,竟是心如止水,毫无欲望。他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后半夜大军睡着打起了呼噜,吵得艾丽心乱如麻。她去了另一个房间,五分钟以后就安然入睡。艾丽说,人到中年的他们,已经无法靠近彼此,感觉呼吸都是油腻的。
除了不能睡在一起,还特别喜欢自己独处,偶尔他们也聊天,话题却离不开儿子,这是他们唯一的共同语言。出门时,他们好像达到了某种默契,大军会帮艾丽开门,艾丽会帮大军整理衣领。在朋友们眼里,他们就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如果不是经常被朋友催生,他们都忘了已经分居很久了。
我问艾丽有什么打算吗?艾丽说,她并没有想过离婚,中年夫妻都这样,谁不是一边分床睡,一边秀恩爱呢?黄宏的小品《开锁》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中年夫妻亲一口,恶梦能做好几宿,”引得观众们哄堂大笑。我本以为这只是个笑话而已,直到我真正步入了中年才知道这不是笑话,而是现实。
=============================
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让我觉得这需要再补充一些内容进去,虽然也不能完美的解答关于夫妻间的问题,我还是觉得会更有实用价值一些。
针对《一边》文章里面提到的一大现象,夫妻双方在人前秀恩爱,人后变得疏离陌生的状况,我是这样理解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妻子的关注重心变成了孩子,丈夫的重要顺序被后延甚至忽略了。另一个原因是夫妻之间解决冲突的能力是否足够好,当爱意被生活中的琐事和冲突消磨光了。
(在这里要强调两点:首先,这个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也许还有很都人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其次,我说的是两个主要原因,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原因,只是这两个原因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第一种情况是很多人都会经历过、见识过的,而且也不是仅仅在中国出现。以下的觉察是出于我作为一个丈夫的视角,也许不能代表所有的男性,但是也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孩子出生后,出于母亲的爱心和责任心,基本上各位新妈妈们天生就会在孩子出生以后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且很多时候社会分工的原因也加剧了这个过程,一个照顾孩子的母亲需要的是更多的生活资源,而这些大多是需要丈夫去张罗并给以支持的,这样丈夫参与家庭中的活动时间变少了,和妻子孩子的互动也就减少了,自然的就会让丈夫有了一种我就是赚钱的机器的感觉。
每当丈夫回家,看到妻子和孩子亲密无间的相处模式,而自己是独立在外的,心中不由自主会产生孤独感,日积月累这种孤独感会加剧丈夫的焦虑,丈夫最可能会出现的行为就是和妻子争夺孩子,或者是和孩子争夺妈妈。当然有些本身安全干不足的丈夫就有分离焦虑,这也会加重他在这种处境中的的反应程度的增大。
有很多妻子会安慰丈夫“等孩子长大了就会和你亲近的。”还有的妻子指责丈夫“孩子不和你亲还不是你经常不着家?”也有一些妻子回说“你都多大的人了,还和孩子计较?”还有些妻子会抱怨“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体谅我?关心关心我?”
处在这样的境况,丈夫感觉到的是自己象是一个外人,很难融入这个家庭,如果再收到指责和抱怨之后,心里面的不平会让丈夫更加的对家庭失望。当丈夫的爱被消磨了,剩下的就是责任感,当责任感又被消磨了这个家会怎么样呢?。
说到这里也许很多做妻子会强调女人的辛苦,女性的付出和母亲的伟大,但是她们恰恰忽略了家庭是由夫妻所组成的。而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美满的基础。甚至孩子长大了之后,妻子想再回来关注丈夫、经营夫妻关系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所以,夫妻双方需要首先达成的共识即使夫妻关系是重于一切的,是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这也是针对第一个原因的解决方发的大前提。
针对这个大前提需要的准备工作其实有很多,《一边》里面强调的夫妻间的亲热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唯一答案的。通过我近些年的学习,我了解到夫妻之道包含着很多的层面,我也不可能全部都能学得明白,看得透彻。
之前还看到一篇文章《80%的离婚,不是因为背叛也不是因为钱》(后面简称《80%》)里面就很强调三观一致,文章中记录了很多的小冲突小摩擦,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例来说明三观一致的重要性,甚至把离婚的原因也归咎为三观不一致。
其实这篇文章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因为有一个客观的事实存在,那就是在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既然没有完全相同的的两个人,那么他们必然会因为不同的存在而产生分歧,所以摩擦和冲突是肯定会存在的,只是多少和激烈程度的不同罢了。想要通过三观一致来避免摩擦和冲突的发生是不实际的。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去解决摩擦和冲突。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有三点。
1、解决自己的问题,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
2、了解彼此的不同,学会接纳对方于自己的不同和独立。
3、给与自己和对方心理营养。
看到这三点,可能会有人想处理摩擦和冲突不是要接纳对方么?为什么它排在了第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尝试过去接纳别人呢?会不会觉得很憋气?在心里恼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确装出平静和微笑。是不是感觉到不公和委屈呢?甚至还会有点屈辱,或者感觉到自己特别伟大?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冒出来?其实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你对自己也不能接纳。所以当你要去接纳别人的时候,内心会很抗拒。“平什么我要这样对TA?怎么不是TA这样对我?”
所以想要能去接纳别人,首先要接纳自己。在这里需要澄清的一概念就是接纳不等于纵容。纵容是完全无原则、无界限的,而接纳是有的;纵容会让人感觉到失去动力和方向,接纳却能帮助人获得力量并找到目标和方向。
下面我简单的说一下接纳是怎么做到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接纳的时候,多数都是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比如:做错了事的时候,或者想要的目标没能达成的时候,对于现状感觉的不满意的时候,当产生很多不舒服的情绪,懊悔、沮丧、愤怒、妒忌等等的时候。
那么我们怎么做呢?一般我是采用四个步骤,觉察、承认和允许、思考和转化、行动和解决。在此我举两个简单例子来说明一下。
A、我现在生气了,很愤怒。我是可以生气,我有生气愤怒的权利。现在我需要去选择怎么样的预案去处理我的愤怒,是去听听音乐还是进房间里面大声地喊几下。刚才的什么事情引发了我的愤怒?我想要的是什么?想不清楚就选一些可以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做一下,想得清楚就去找相关的人做一致性的表达。
B、我发现我做错事了。这件事真的是做错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事情已经发生了,我能补救么?如果不能补救那后果我可以承担的起么?如果承担不了,我需要寻求帮助么?……想好了就可以去做了。没想清楚的话我可以寻求谁的帮助呢?让TA帮我梳理一下……
如果我们不接纳自己的不舒服的情绪和过失,即使否认了自我的情绪和过失,并不代表这个事情没有发生,反而因为要掩盖它的存在,需要消耗很多的心力和脑细胞。
而在接纳的这个过程中,人一直是处在一个积极向前的状态,对于现实的问题和不舒服的感受都是承认和允许的,这样就不消耗我们的生命力。而积极的去面的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收获什么呢?解决了我们可以收获自信,即使解决不了也能收获经验。怎么看都是有的赚的,力量感得到提升,目标也变得清晰了。
同样,当我们可以接纳自己的时候,我们去接纳别人就相对容易了很多。对方也能通过我们的接纳收获到这些,这样能够帮助对方变得有力量,也有前进的方向,也会促进双方互相协作的意愿。
而且“接纳”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营养。关于心理营养理论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大家可一去看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这本书。或者在手机上安装“凯叔讲故事”APP去订阅收听《心理营养育儿法》,也可以去上线下的课程。
写到这里,我发现还有很多的内容是可以分享的,就算是为了解决摩擦和冲突也还是有很多可以去做的。在新春的节日来临之前,在每年都是最甜蜜的节日之前,我想把我对于《一边》和《80%》这两篇文章的自考记录下来,只希望我的这一点点浅见可以给大家带来些许的思考启发。能为大家的生活再增加一点点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