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聊以破闲。
少时居山中,闲作一花农。
不逐色尘,反观自性。
走错了路,但是只要不论多远,只要能够 再折回去重新走回正道,那么便可以了。
一直在舍去,然而一直在得到。一直在止住,然而一直在寻求。
烧一支香,香以熏德。煮一壶茶,茶以涤烦。浮生闲话,初心诵经。拂草而坐,空山听雨。
一个有思辨思想的人,就像树上的花。
辞职,游历,出家。只差最后一步了。
陈继儒《岩栖幽事》《小窗幽记》《长物志》,《遵生八笺》《考槃馀事》《林下盟》,有时间应当阅览一番。
若人识得姻缘法,秋霜冬雪皆是春。
念佛功德,超诸胜行,自余众行,虽名是善,全非比较也。善导。
不怕念起迟,只怕觉时晚。
一个人对你的爱恨,绝不是当下所起所发生,而是且早就存在了。
生物之目的,在其生命之维持与延续。——钱穆。
人在求生之外,应有超人生之目的。
闲话少谈,真理畅谈。过于世俗之人,不可与之谈道。
不因一人喜、不因一人悲、也不因一人醉……
花一夜开放、人一朝顿悟。
纵然喜爱夕阳、可它终究是会落下去。
一别两三载,今聚醉得意,小苗已扎根、大树尤可期。
对于宇宙人生一切的执著、都是因错误的认识而起、而这些错误认识又源于世俗智慧。
一切、冥冥的命运、自有安排。终不可得、仍要去寻找一份爱恋。劳而后辞、仍要去寻找几份工作。流浪天涯、仍要去寻找一些真理。遍历红尘、体悟人生。
时光的风吹落了花,亦吹散了青春。
“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么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宛陵录》)
不喜欢末法时代的说法、老是把所有现实世界的种种不好全归于此、有点悲观消极啊 …… 现实世界不也很好嘛、可以体悟人生与佛法、怎么看的问题吧、据我所接触的很多人来说、末法时代这个观念、已经深入千万人心了、已经不再是末法不末法的问题了、而是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法、总该要有一个宣泄的解释、而末法正合适、所以有时候说末法又彼末法。
以中观的思想看世界人生、似乎总有些生无可恋。
初学几年几十年似是正修、哪个说得明白、再过些年看去、各得各道、但多半已修偏(基础功也多半是有的)、说是一场修行、却伴修出许多在思想、行为和人格上的问题、乐观期待的仍在努力、悲观哀叹的则慢修渐悟、现今情况。
缘起性空、八不中道说实相、实而言不可说。
可以喜欢、不能动心、若是动心、不能执着。
行所爱之事、心情愉悦,行不爱之事、淡然了事。就这么个态度。
佛禅是饭菜、静下来才能吃到。
佛法是个什么东西、参不透参不透。
有缘即得法、无缘不强求。
有缘(即)得法、无缘(即)不施。有缘(即)则来、无缘(即)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