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4) 钱宇澄
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曾借主人公之口说过:“没有人喜欢孤独,只不过害怕失望”。
但当孤独已成为大多数人的通病,已变得不可避免。我们是应该在无助的躲藏中沉沦,还是试图在其中创造一个人的美学?或许,孤独并不可怕,拥抱它才会发现,它是真正久伴的挚友。
(一)
一个人坐在窗前,一手香茗,一手书卷。然而望向远处的车水马龙,却又放佛感觉一种浮躁的雾气正从街面升起。这确是孤独,连茶水的清香也驱散不了。
嫌这城市太喧闹,却又有几个声音是在呼唤我?
也许是因为盲目清高,也许是因为不善交际,我越发觉得自己不太合群,但与其逼着自己加入不兴趣的活动,我还是更擅长寻找属于自己的一隅。
于是翻开书品味自己喜欢的诗词,却不无讶异地发现,自己的心灵此刻正与许多文人相应!即使因才华横溢而备受追捧,诗人们才有孤独难遣的时候,而他们在做什么?李白仕途不顺,他披散着长发,高声唱过“长风破浪会有时”,便可再饮一壶;苏轼悼念亡妻,含泪写下“不思量,自难忘”,用文字传达最深的思念;辛稼轩尝过人生百味,却难以重道,也只能“欲说还休”。真正的孤独,都是难以言说,我却从这些诗词中,感到深深的慰藉。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有烦忧而忘了创造思想的碰撞。想来我若能在一个人独处时思考人生的哲学,就不空虚。 一口香茗,几页书卷,释然。
(二)
我去过北京两次,最喜欢的是颐和园。
比起繁华的闹市,这里的空气如过滤般清净,深秋时的树木,因一叶不挂而倍显狰狞;层层叠叠的亭宇,虽已作古却仍有故事;倒映着孔桥的水面,波心荡漾,就连偶尔掠过的飞鸟,也仅孑然的一只。
颐和园有一种寥廓而庄严的寂然。
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老者,他提一只半高的毛笔,蘸了水,就在青石面的路边写起书法,飘逸似仙的笔画,安然平和的神态,伫立于来来往往的游人中,他显得那么与世无争。 字被蒸发掉了,他便再写。纵然孤独,也并无可惧之处,因为他有他的世界。我便也沉醉了。能将孤独修炼成艺术,如此大雅。 天高云淡,安之若素,洒脱。 那么,孤独时,也应该看看书,欣赏美,修炼内心。学会取悦自己,孤独就不可怕,它会报以充实。
因为孤独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