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IX
【真实的世界实在太有意思了,“了解”比“开心”要高级得多。了解,并不一定能让你更开心。读书可能会让你背负更多的报复,你也许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惆怅,时而迷惘,甚至时而胆怯。但是读书一定能让你少一些偏见和妄念。你会更有能力做出科学的判断,你会更有办法,你会更能承担责任,你会有一个更酷的气质。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开心。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有长辈说,你们这一代人啊就是活得太明白了,工作,婚姻,非得明白透彻才肯开始,你看我们那一辈,稀里糊涂地过日子,也不就过来了,可是,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子不代表对人生没有思考,我确实见到一些亲戚、同事,常常抱怨当下的人生状态,问他们为什么结婚呢,答曰那肯定是要结的呀。这才是稀里糊涂。若是始终秉持这样的观念也罢,怕就怕我这样已经有过质疑、动摇,就不必强求自己再“稀里糊涂”了吧。不过若是我养第二条小狗,还是要取名叫胡涂哒,毕竟我们老胡的哥哥也叫胡涂嘛。
P1
【如果你需要在散步的时候听音乐,不要散步。而且,请不要听音乐。——纳西姆塔勒布《随机生存的智慧》】
我不仅散步的时候听,我还遛狗听,跑步听,洗漱听,洗澡听,做饭听,睡觉听,哼!
P3
【决定买与不买,其关键作用的是伏隔核及岛叶。】
P4
【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P5
【最好的自控方法应该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
不是要理性地分析我是否应该减脂,应该怎么减脂,应该如何坚持,而是打断吃面包和我嘴巴里有东西了的满足感之间的联系,打断吃甜的马上身体就爽到了的感觉。
P6
【JUDSON BREWER的正念自控法:1.识别感情、2.接受这个感情、3.观摩研究这个感情、4.分离。】
我想吃面包,这是一个感情。
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要承认我想吃面包,而且承认这是一个合理的感情。
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这个感情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部分有吃面包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这样分析下来,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我的一部分了。我越分析它,它就离我越远。
这样,我就和这个感情分开了,这时候我已经不想吃面包了。
P13【快乐总是短暂的,这是自然选择的设定。只有让你得不到长久的快乐,你才永远有动力去寻找快乐,你才会为了生存和传播基因而一直努力奋斗。】
P15【一开始老鼠都是给吃的就干活,后来发现一般的十五已经不能让老鼠努力工作了,得给好吃的食物才行。】
P16【解决方法就是要么追求多样化,要么追求间隔。】
哈哈哈好聪明也是这样,饿的时候为了吃的什么动作都学得很快,吃过零食之后就爱答不理了。要间隔啊。
P17【所以在这个时代,间隔出来的快乐更稀缺,所以更宝贵。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而且这涉及生活的主动权:被多样性吸引是“被”吸引的;间隔则总是你主动。
搞学问,学科的道理越深越好,你每进一步都有新的刺激。做事业,目标越远大越好,这样你才能一直有新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对有使命感的人来说工作才是最大的快乐。】
间隔的快乐,更稀缺,更宝贵,更主动。
这个是否能反向推导,用短期内重复的方法使我对一件事物丧失快乐、甚至厌倦、厌恶呢?
P19【CLAUDE SHANNON有一个洞见:一个东西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它克服了多少不确定性。】
因为确定的东西你不获知也能知道,这就不是信息了,领导开会的空话大话,不用听下去也能知道是什么,听完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出乎意料的内容,就是毫无信息量。
P22【如果你有能力不按剧本走,敢给自己加息,在关键时刻有选择权,你做的是让围观群众感到很意外,这才算是留下了信息。我们不只想老老实实地活着,我们还想活出“信息”来。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信息,那些值得记录的、值得回忆的,绝不是任何人都能预测到的你的生活轨迹,传奇因而精彩,传奇的是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好坏是一个角度,信息多少是另一个角度。非是说另一种生活方式不好,不适合我罢了。
P26【如此说来,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场较量。作者使出各种手段让读者预测不到他下一步要说什么,而读者一旦预测成功,就会有一种战胜了作者的感觉。】
哈哈哈哈对啊就是这样啊,作读之争,所以我也不喜欢看单纯的小甜文了,喜欢有趣的人设,悬疑的背景。
【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就是要减少世界给自己的不确定性。新人看哪里都新鲜,老手看哪里都俗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一堆可预测的十五之中敏感地抓住那些不寻常之处,那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昨晚正聊到,不仅是作为老手会对真正有价值信息有熟练的敏感度,而且既得利益者会设置行业壁垒,哪怕再简单的任务,你不是在这一行干久的,就是叫不应人。
【信息就是意外。从“信息论”这个维度出发,有两种事情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做的:1.出乎别人意料的事。2.给自己增加选项的事。】
P27【“权力就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去杀一个人,但是我们不杀。”——《辛德勒的名单》】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支持一方,而且合法,但是基于社会效应种种因素考量我们不支持??
P32【表扬孩子努力而不是聪明——“不错啊!这次做得很好,看来你下了很大功夫!下次继续!只要你努力,什么事都能做成!”】
我的初中班主任、高中班主任都是深谙其道。
P35【有效的学习方法:1.要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定的间隔,不要突击学习。2.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3.要经常参加测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4.要把新学到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连接。】
我学习拉丁语,间隔是一周,但是没有按照记忆曲线的间隔进行复习,每周日去上课的时候总有大量遗忘,很多基本单词一直到半年后还是不熟悉的状态。固定了听老师讲课,并没有课下自己去找阅读资料。老师也没有留作业、没有测验的反馈。拉丁语的学习倒是经常能和英语连接起来,融会贯通。
P36【你喜欢愉快的学习过程,但你更喜欢获得真知。管用的方法不好玩,只有付出了努力和汗水,有过挣扎和斗争,你才能真知掌握知识。】
你喜欢嘴巴里有嚼、耳朵里有声的充盈感,但你更喜欢掌握自己身体的已点控制感。
P40【达芬奇诅咒】
我的现下不就是,说起来涉猎颇丰,只有自己知道,阅读、早起、运动这三项习惯始终没养成,各个爱好都是浅尝辄止,英语能力因为接触少而退化,一事无成,事事无成。
能综合利用我各项技能的活动,那就是找一个交叉领域咯,类似国际税法这样。
【选择领域要考虑三个标准:1.你得确实喜欢这个领域;2.你得在这个领域中有天赋;3.这个领域必须能让你挣到钱。】
因为没有深入到这个领域,三个标准还得都再看看,目前是浅层兴趣,因为同学中我英语还不错,一直以来有成就感,且因为课堂和暑期培训获得过正向激励。
P41
我就是从2017年到今年才对兴趣爱好放弃了一些,仍不敢放弃另一些,导致每项都无法深入无法专业。甚至有些项目启动之初就想过就是来出一个作品,浅尝辄止。
P43【如果你感到恐慌,那是因为你看的还不够多。】
来吧,我看书不多,所以对阅读恐慌;做题不多,所以对考试恐慌;开口不多,所以对目前英语水平恐慌。
P52要想象做事的过程,而不是想象结果,那会让你以为自己以为达到这个结果了。
想象我走出门,签到换运动衣,开始上课,想象我遛狗同时跑着步,想象我每天17:15铃响就开始整理中午看书的笔记。而不是想象我已经是99斤的体重,已经看完了书架上的书,还有厚厚的整洁的读书笔记。
P55【只要每一次遇到数学期望值为正的时候你都选择赌,那么长期看来,你必然是赢的。】
买房、参加考试、处对象,不妨试试用概率的角度看人生选择吧。
P57【没有系统的人一惊一乍,有系统的人心静如水。】
哈哈哈哈心如止水张九龄。
P6【这种随时能发现周围世界的亮点、主动增加信息的行为,才是幸运行为。
运气不好的人还在权衡纠结利弊的时候,运气好的人都已经尝试过了。】
这也就是我们看一些人经历很丰富,注意,是经历,不是个个都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因为他们喜欢参加新活动,体验新东西,然后得到正向反馈,也就认为自己运气好,构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下次碰到不好的事情,或者坏的可能性真的发生了,想想这就是个概率问题,哈,就解释得通了。
P65【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很多年里,人们就已经明确知道通用汽车公司不行了:没有过硬的产品,工会力量太强大,工资太高,稍微算一算就知道公司每年花在退休金上的钱多到根本维持不下去。通用汽车急需一场激进的、彻底的变革。但是当时管理层是怎么做的呢?是上上下下自己欺骗自己。公司只搞了些小打小闹的改进措施,大家都在假装公司能够维持下去——一直到维持不下去为止。】
这家公司,连小打小闹的改进措施都没有,耳边满是向同级下级的抱怨和牢骚,却不敢找到有决策作用的核心上级直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