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是“严监管”的一年,三会频频出政策、下罚单,希望肃清金融风险。5月12日,保监会又扔下了重磅炸弹,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起行业很大反响。
为什么会说它是个重磅炸弹呢?一起来看一下就知道了。
1.万能险一直是“吸金大户”,可以设计成主险、也可以设计成附加险(年金+万能账户),高额的计算利率是产品的卖点之一。很多公司,例如前海人寿就是依靠万能账户迅速壮大规模的。同时,短期、高额兑付也让保险公司承受较大的资金风险。
“保险姓保”要求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16年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76号文)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113号文),从精算和公司管理能力两方面强监管,导致最明显的后果就是,(1)开门红期间,各保险公司主推5年期以上产品,停售中短存续期产品;(2)4月1日之后,绝大部分产品停售,各家公司新产品上线。
在这两个文件影响下,转型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不少公司2017年一季度,保费规模有所下降。
在产品青黄不接的5月份,主险(年金)+附加险(万能险)这种组合形式,是各大寿险公司主推的产品形态,其中主险多以偏重保障属性的两全保险或年金保险为主,附加险以结算利率较为可观的万能险为主。
这种产品组合兼具保障和理财功能,较受市场欢迎。很多本来依靠万能险发家的保险公司,依然想通过万能险做大市场规模,缓解现金压力。例如近日前海人寿被传出面临600亿的退保风险,恳请保监会放开其万能险业务,以防出现群体性事件。
2.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总是骨干的。《通知》中对寿险公司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项:一是万能险以及投连险不得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二是两全险以及年金险5年之内不得返还。同时,要求在10月1日之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万能险以及投连险不得以附加险的形式存在,意味着,一方面很多现有的很多此类产品将陆续停售,直至10月1日前完全消失,保险公司的产品形态和销售策略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另一方面,将保障与理财相互剥离,万能险新产品上线将以主险形式存在,凸显其理财属性,同时,除最低保证利率3%外,其他收益都是不确定的,一定程度上将减弱产品对市场的吸引力。
两全险以及年金险5年之内不得返还。这条规定具体表述为“两全保险产品、年金保险产品,首次生存保险金给付应在保单生效满 5 年之后,且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是“保险姓保”的具体体现,强调的是年金保险的养老保障功能。目前,市场上不少寿险公司的产品组合,在首年即可实现返还;返还比例各不相同,包括保费或保额的 10%、20%、30%,返还的保险金可领取也可不领取,不领取则滚入万能账户中。这种产品更倾向于理财属性。
每年给付或部分领取比例不得超过已交保险费的20%,拉长了所谓“保本”的时间。一张年金保单,从投保开始,5年后,第一次领取保险金,一直领取5年,才会拿回已经保费,从时间上而言,这样保单至少需要存续10年,才能见到所谓的“收益”。
在社会还未完全接受商业养老保险概念的情况下,从产品端导入,慢慢让市场引导人们的观念,接受商业年金保险的养老功能,开端必然是困难重重的。
《通知》要求10月1日之前完成自查和整改,意味着现有的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在10月1日之后,将停售。在强监管下,9月,保险行业将迎来第二波停售潮,某些产品将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保险公司也必须调整现有的经营策略和模式,适应新形式。2017年,对保险行业来说,并不那么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