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五脏中,
心属火应夏,
脾属土应长夏。
长夏在每年的农历六月,
此时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大暑,
“湿”是长夏时节突出的特点。
湿邪易与热合,
又重浊、黏腻,如“油裹面”,
呈现为肢体困重、脘闷不舒、纳呆泄泻等。
所以小暑期间,
防暑强身在于顾护脾胃,
养护脾胃之要在于祛湿健脾。
推荐以下导引术,导引祛“湿”
一些上肢撑举和下肢提踵的动作,
可以调理上、中、下三焦之气,
并发动手足三阴之气,益气升阳。
动作要领:
1.两脚并拢,自然站立。
2.左脚向左开步,两脚距离略宽于肩,两脚平行,脚尖向前。同时以中指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至与肩平,成“一字式”。
3.以中指带动,十指指尖向远、向上伸展,同时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掌心向外,两臂上举,至头顶。同时提脚跟、伸两胁、两掌心向上,两中指相对,相距约10厘米,停留在头顶正上方。
4.两脚跟落地,两脚放平,同时两掌继续上撑,动作略停。然后两臂外旋,两掌转成指尖向后,同时仰头舒胸,目视上方,略停。
5.两掌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下落至两臂平举,同时头颈还原,目视前方。
6.两臂下落,还原体侧,同时左脚收回,并步站立,目视前方,心静体松。反方向练习,动作方法同前,只是换为右脚开步。左右各做一次为一遍。
饮食保健要祛“湿”,长夏气候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清淡饮食中,
主食要以五谷杂粮为主,
宜食甘味或黄色属土的谷物,
如粟米、稷类、薏米、豆类等。
豆类之中又以赤小豆清热除湿为最佳,
黄豆、黑豆则滋养肾精和脾胃。
副食以蔬菜、水果、菌类为主,
肉类要少食、淡食。
烹饪宜清蒸、水煮,少放油盐,
尽量保持食物原味。
饮食中还可加用健脾胃、祛暑湿之品,
如茯苓、白术、佩兰、藿香、
扁豆、莲子、白豆蔻、薏苡仁等。
【注意事项】
不可过食热性食物,
以免助湿化热。
冰冻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
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
不要贪喝冰冻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
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因常吃肥甘厚腻,会加重脾胃负担,致脾阳虚弱而生痰湿。
少食烧烤之类的辛辣厚味,以免化热生风,引发皮肤疔疮痈疡。
情志之变在于“思”
长夏属土,与脾相应,脾在志为思。
此处所讲的“思”是指对所思问题不解,
事情未决,思虑、担忧的复合情绪。
正常限度内的思虑,是人人皆有的情志活动,对机体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或所思不遂,则会影响机体正常生理活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出现焦虑、忧虑的情绪。一旦过度,最易妨碍脾胃气机运化功能,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闷胀、头目眩晕。
总之,
防暑强身在于“运脾避湿”,
饮食有节,清淡为宜;
起居有常,夜卧早起;
劳逸结合,勿失其宜;
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是如此,病安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