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深山蜂场探访记:解码甜蜜产业发展之路

为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情,探寻蜂农实际需求,助力破解生产难题,推动蜂蜜产业可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赴宜春市靖安县基层服务实践团成员于7月3日走进当地养蜂人刘腾家的高山养蜂场,开展养蜂产业实地调研活动。

调研伊始,实践团成员们穿戴好专业防蜂帽、手套,在刘腾引领下,踏上通往深山蜂场的路程。山路陡峭曲折,草木茂密丛生,每一步都考验着成员们的体力与毅力。

抵达错落分布的蜂场后,刘腾先介绍了两种主要养殖方式:一是土养蜂,采用传统蜂桶,模拟自然洞穴环境,适宜中华蜜蜂繁衍;二是活框养蜂,使用玻璃蜂箱,借助透明材质实时观察蜂群动态。他随后讲解了不同蜂种特性、蜂群日常管理要点及采蜜时机选择。

结束实地蜂场观察后,刘腾现场调制蜂蜜水,让实践团成员品尝的同时,讲解鉴别真假蜂蜜的方法:一是看结晶,真蜂蜜在低温下会自然结晶,且结晶颗粒细腻柔软,假蜜或劣质蜜可能不结晶或结晶硬实;二是加水摇晃,取少许蜂蜜放入水瓶,注入清水用力摇晃,真蜂蜜会产生丰富细腻且持久的泡沫,消散慢;假蜜泡沫少而大,消散快;三是尝味道,真蜜入口甜润,有花香味或微酸感,回味悠长,喉部可能有微辣感;假蜜往往只有单一齁甜,回味短或有异味。

随着交流深入,刘腾谈及当下养蜂的困境:一是销路不畅,优质蜂蜜藏在深山,缺乏稳定高效的销售渠道和品牌溢价能力;二是市场冲击,低价劣质蜂蜜充斥市场,挤压优质蜂蜜生存空间,消费者难辨真假;三是养蜂规模小,办理经营资格证难度大。

针对这些痛点,深受触动的实践团成员结合调研所见和专业知识,提出初步解决思路与建议:一是挖掘本地蜜源特色和蜂农坚守故事,设计特色包装,提升产品辨识度和文化附加值;二是结合当地乡村助农政策,打出零添加概念,进行精准定位;三是积极申请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权威资质,并通过直播等方式公开生产过程,建立消费者信任。

此次深山养蜂场实地调研,既是一次突破自我的实践锻炼,也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体现。调研中提出的建议为养蜂场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助力传统养蜂产业探索转型升级,为乡村特色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养蜂产业发展,开展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