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稿,是一个对我来说有些陌生的词汇。我之前也知晓一些听书平台,比如喜马拉雅、得到等,但从来没有尝试过听书的节目。
然而,3月29日谈写作牛人堂的分享活动让我近距离接触到了听书稿,以及听书稿的完整写作过程。
在我看来,晓晓老师以一名终身阅读者和终身写作者的身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听书稿创作的方法,更为我树立了一个学习和奋斗的榜样。
参加完分享活动,给我感触最深的并不是听书稿是怎样值钱,而是通过听书稿的创作,倒逼读书和输入,使得在创作的同时能更好地领会和吸收一本书的精华,这或许是听书稿创作的最大意义!
什么是听书稿?
听书稿,也可称之为讲书稿或说书稿。即创作者读完一本书后,提炼出全书的精华内容写作而成的文章。其字数一般在5000-8000字之间。
与一般的文章相比,听书稿的风格更加口语化,即听众听完之后不需要看这本书,就可以基本吸收整本书的知识和内容。
听晓晓老师介绍,在目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许多听众都愿意选择花不长的时间来获得一本书的精华介绍;很多平台也都会有听书稿创作的需求,稿费甚至可达5000元/篇以上。
为何听书稿的稿费会如此之高呢?
这是因为听书稿的写作花费时间长,质量要求高。需要创作者细致研读原著内容,撰写初稿,并根据不同听书平台的要求进行反复修改,实属不易。
一篇完整的听书稿具有相对固定或格式化的模板,这可以让初学者相对能够较为快速地按照模板进行撰写。
然而,模板固然有用,但听书稿的核心和灵魂更在于对原书的精读、提取的程度和深度。这一过程考验着创作者的理解力、思考力、逻辑性和归纳能力。
听书稿创作的核心是精读原著
长久以来,我都因没有时间进行高质量的输入而感到烦恼。如何精读一本好书,是一个始终萦绕在我心头的问题。可以说,晓晓老师的分享真真切切解决了我的这一困惑。
听书稿创作的前提和核心就是精读原著,在这一点上,晓晓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我听罢之后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
我对晓晓老师精读原著的方法也进行了一些总结和归纳,主要有如下三大步骤:
1. 仔细研读一本书的封面、标题/副标题、作者介绍以及引言/序言/导言部分。不要小看了这些非正文的内容,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文字中其实蕴含了作者深刻的写作意图和全书的精华梗概。读完这些,其实我们就能够察觉到原著的精髓之所在了。
这些内容中蕴含的经典语句也可以直接用于听书稿的核心总结和大纲之中,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种省时省力的高效阅读法。
2. 以“语意”为单位来进行原著正文部分的精读。晓晓老师认为,大部分的书籍文字可分为四大类“语意”内容,即:提出观点、解释观点、举例论证、方法介绍。
我们在精读原著的时候,可以对文字进行解构和思考,将不同“语意”类型的句子标注出来,做好笔记。这样,便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也有助于我们提取关键信息,作为听书稿的精华内容。
在这四大类语意内容中,对作者观点的提取和找寻是重点和难点。对此,晓晓老师也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一个章节的标题或副标题就是作者的观点。此外,书中黑体字,或者某一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句,或者转折词的后面都可能隐藏着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能否准确识别出原著作者最核心最重要的观点,大概是决定一篇听书稿质量的最关键之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也最想获得的一种能力。在我看来,通过精读原著获得的那些观点和方法,恰恰会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不同语意的内容进行整理,重新排列组合,归纳总结。再稍加修改和提炼,即可获得一篇完整的听书稿。
这三大精读原著的步骤简直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拯救了迷茫之中的我。虽然我之前也号称读了不少书,但从未像这般仔细过。
用输出倒逼输入,用高质量的听书稿创作来达到高质量阅读和输入的目的。读书赚钱两不误,再也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了吧!
此外,通过将自己获得的原著精华分享给更多的听众,还可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就感,帮助提升个人影响力,打造个人品牌。自己的心性和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收到经典名家的影响,更可加速个人的成长。
这真是一个“一箭三雕”,对个人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无怪乎晓晓老师可以坚持做那么长时间,还能乐在其中呢!
心动不如行动!我也迫不及待地想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深度,写出一篇对读者和听众有益的听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