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了育儿愈己,当然要学超妈,因为更深层次的剖析会在超妈课程里由陆老师喂到嘴边。尽管育儿愈己我经常半夜听课补笔记赶作业,尽管到了超妈我依然要半夜听课补笔记赶作业,但这些都不能阻挡我,这就是绘分享陆老师的课程魅力!
第一节微课加餐,一点儿不亚于正餐,陆老师把心理学发展史系统地梳理了一遍。陆老师对超妈学员的期望是不仅学会使用一些方法改善生活,更应该系统的掌握知识。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感恩。
心理学,这个我之前一点儿没有了解的学科,始终令我望而却步。在我意识里,我认为这是一门需要具有高度逻辑性、思维缜密的人才能学习的课程。学习了心理学,应该就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心中所想,将人往正确的道路上引导。
然而,听完了第一节微课,我知道了心理学由最早的宗教、道德、哲学,经过了笛卡尔开启的“内省”的研究方法,剥离了宗教性,形成“理性心理学时期”,后又经过冯特将其进行实证,剥离了哲学,形成“科学心理学”,然后由华生对行为进行研究形成“行为心理学”、由佛洛依德以意识为核心形成“精神分析”,到后来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及20世纪末期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产生的的“认知心理学”等。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既有科学的存在又有非科学方面的存在。因此,心理学是一门科学+非科学的艺术。它尊重生命,以人的自由意志为本,而非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就能够解释的。
那么“有人说,我学习心理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影响别人,控制自己。比如,控制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哭不闹。控制老公,让他改掉身上的毛病。”这已经将心理学变成了以控制别人为目的的行为学,忽略了生命的本质。结合陆老师第一节微课的系统讲解,我认为根据“艾利斯提出的说法:改变一个人的处境,在于改变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正是符合我们这些超妈的初衷,我们都想通过超妈的学习,改变自己对育儿的看法,但是,陆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家庭中是存在权力斗争的,我们想做个好妈妈,首先需要做好自己,做好妻子。所以陆老师还说“育儿先愈己”。我们是要理性的对表面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不是要学“控制”这样一个处理事件的手段。真正做到愈己,在面对孩子的情绪以及老公身上的毛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看待这些问题不再以对和错、好和坏去评判,而是知道情绪因什么而起,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其情绪进行助推,引导孩子拥抱情绪从而正确处理情绪,那么就不存在控制孩子的问题,同样面对老公的一些毛病,也许正是因为男女本质的区别或者原生家庭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认识到这些,有助于帮助我们做到以家庭权力平衡为首要去用心感受生活,因此也不存在控制老公这一手段。
所以,我学心理学为了站在更高的视角看问题,远离苦乐二边,视为中道义,保持中正平和的态度,兼收并蓄,获得最大的满足。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