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读者,一千个1900

                                                文|尘落

《海上钢琴师》,很多年前看过电影,现在再读一遍小说依然触动。

一、差异导致孤独

1900,这个生于海上,死于海上,一生都在海上度过的钢琴天才,是自由的,也是孤独的。

他没有名字,没有故乡,没有国家,没有身份。对于岸上的陆地世界而言,他是不存在的。

他的孤独源于他与别人、与这个世界的差异性。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而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博取了共鸣,却丢掉了个性。


二、悲伤来自欲望

对竞争毫无概念的1900在面对前来决斗的爵士乐鼻祖时是相当失望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外在的掌声胜过追求内在的享受。

而1900,选择用生命拯救灵魂。

书中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

“他告诉我,他对他生命中所有带有欲望的东西都施了魔法。

女人、孩子、朋友、陆地,他都不刻意的去追求。

他也曾为一个女人独自弹奏过,但当她起身离去,全世界的女人也就离开了他的生活;

他也曾为一个孩子弹奏过,但当他因病离去,所有他未出生的孩子也都离开了他的生命;

他也曾为陆地上形形色色的人弹奏过,但当他们走下轮船,他脑海中的陆地也就消失了;

他还为我弹奏过,就在我离开船的前一天晚上,那些他所深爱的朋友也就随着我的离开而消失了。

他要将所有的欲望都从他的生命中抽离,他要让欲望带给人们的悲伤、愤怒和不幸在他面前束手就擒,他不惧怕,因为他对他们都施了魔法。”


三、恐惧源于未知

小说和电影总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小说的最后说他不愿意下船是不想被欲望迷住了双眼,不想让自己的灵魂被欲望吞噬,他要抗争,他要自我救赎,他要将自己的灵魂从欲望中抽取出来,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而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他心里的孤独和向往——他渴望踏上陆地,那个他从没体验过的从没经历过的世界,令他躁动不安,令他莫名地冲动。尽管他表面波澜不惊。

而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踏上甲板。其实按我的理解,这里面也许有为了保持灵魂纯净的动机,也许,也带着恐惧——对岸上的一切未知的恐惧。毕竟,在那个世界里,他没有家,没有亲人,甚至没有身份。那是个对他而言完全陌生的世界。

按照现在很流行的“舒适区”的说法,弗吉尼亚人号才是他的舒适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