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绣惊蛰

梅雨在青石板上洇开暗色涟漪时,苏怀瑾正给那件月白色香云纱旗袍缀盘扣。老花镜滑到鼻尖,金丝线在指尖翻飞成蝶,忽然听见檐角铁马叮咚乱撞。

玻璃橱窗映出个湿淋淋的影子。少女攥着油纸伞站在雨里,杏黄衫子被风吹得紧贴腰身,像株将折未折的玉兰。最刺眼的是脖颈间那枚银锁——游鱼衔莲的纹样,与翎儿失踪时戴的一模一样。

"阿嬷,能补衣裳么?"门铃惊破满室寂静。少女举起手中包裹,素绸散开,暗红锦缎上金线牡丹半凋,裂痕如闪电劈开花蕊。苏怀瑾手一颤,顶针磕在檀木案上。

老座钟恰在此刻敲响。铜鎏金钟摆晃过少女面容,苏怀瑾看见四十年前的自己站在南洋骑楼前,母亲临终前将银锁系在她颈间,说苏家的女儿生来骨血里就缠着丝线。此刻钟声里混着海潮声,咸涩的竟不知是雨是泪。

"这牡丹要补全,得用双面异色绣。"苏怀瑾抚过缎面裂痕,指尖触到某种熟悉的战栗。当年给翎儿做嫁衣,用的正是这种南洋沉缎。女儿总说经纬线里藏着时光的密码,说着便往旗袍内衬绣古怪符号。最后那件水红嫁衣还挂在里间,襟前空着枚盘扣没缀完。

少女忽然凑近工作台,青丝扫过描金绣样。"这里要加片叶子的,"她指着牡丹茎秆,"不是翠绿,要鸦青掺银线。"说话时腕间玉镯碰响裁剪刀,叮——和翎儿惯用的那把声音分毫不差。

雨更急了。老座钟的齿轮发出困兽般的低吼,苏怀瑾瞥见钟面玻璃映出两个重叠的雨夜。四十年前母亲在油灯下教她打苏绣特有的散套针,翎儿十八岁生日那晚伏案画设计图,而现在这个来历不明的姑娘正摆弄着鎏金剪刀,所有时空的雨都落在这间百年老店里。

后巷突然传来推土机的轰鸣。少女受惊似的跳起来,怀里的南洋旧籍散落一地。苏怀瑾弯腰去捡,泛黄书页间飘出张照片:穿香云纱旗袍的少妇站在槟城钟楼前,襟前银锁晃着刺目的光。照片背面是褪色钢笔字——"1943年春,怀瑾于南洋分会"。

钟摆突然逆时针旋转,满地雨珠倒流回天际。苏怀瑾看见少女的杏黄衫子化作四十年前的阴丹士林布旗袍,银锁在时空中划出晶亮的弧。玻璃橱窗映出三个女子的身影,她们在不同的年代穿针引线,金丝银线在雨夜里织就一张发光的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海赋》 木心 画家,作家。浙江乌镇人。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八十年代初定居纽约。主要著作有散文集《琼美卡随想...
    江南跛叟阅读 1,792评论 0 5
  • r ~ 序~ 我的父亲梅知龙,1922年7月出生在农民的家庭。 祖籍浙江宁波镇海人。 ...
    62041caf8461阅读 1,879评论 0 0
  • 季节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很快,就要到白露了,那是福州人说是要吃龙眼的季节。市场里、街上的商摊上,也能时不时见到龙眼的...
    山深闻鹧鸪_lm阅读 1,507评论 0 0
  • 旗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是中国女人的骄傲,旗袍的美是东方含蓄式的美,它线条简洁、色彩绚烂、风格优雅、雍容华贵...
    梓晨话史阅读 444评论 1 1
  •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个远房伯伯的口述 一 今天我要去配新的眼镜。 在我的记忆中,自上大学那年起,我已陆续换过...
    以观其妙阅读 3,001评论 2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