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旦心中有了理想,脚下就有了力量。长征是人类革命史上最伟大的斗争,毛泽东同志曾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更是一语道破:“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今天,世界笼罩在疫情的阴云下,中国依然稳如泰山,重温毛泽东同志的这些论述,更觉亲切与责任。中国能在世界长林中屹立,离不开立国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生成
一、历史背景
1932年,在日本不断挑起战争,残害中国人民的情况下,蒋介石视民族危机不见,固执地坚持“攘内必先安外”政策,动用大量军队对中共进行围剿。1933-1934年,在李德先实行冒进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下,导致红军作战屡次失利,革命根据地不断缩小。后又由于王明的“左倾”思想的错误领导下,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对红军是一场巨大的伤害,此后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二、长征的过程
红军分为4部分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福建出发,历经11个省,历时12个月,行程二万五千里;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出发,历经4个省,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从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历经4个省,历时18个月,行程一万余里;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历经8个省,历时11个月,行程两万余里。
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在危险重重的路程中,红军不但要挑战生理的极限,还要分出精力去与敌人盘旋作战。细数行军途中的种种困难,穿越草地,翻越雪山......数百里的草地,暗流涌动,人迹罕至,鸟兽绝迹,不小心迈错一步,就会被沼泽吞噬。天气更是变化多端,不仅没有御寒的衣服,更令人绝望的是,他们没有果腹的食物和解渴的水。因为饥饿,一路上失去了很多战友。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面,正式标志长征的结束。
长征精神的内涵
历经几位国家领导人的总结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总结为五点:一是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二是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三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精神;四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五是艰苦奋斗,患难与共的精神。在五个内涵下,我认为坚定革命理想最为重要,革命理想高于天,只有内心把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才能为祖国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一切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不是凭空而出的,真知灼见得益于当时的历史实践。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我党能够共克时艰,是什么的支持?信仰,一个人拥有信仰,他将无坚不摧。在我看来,长征精神就是信仰的体现。
长征精神的体现
2020年,时隔84年,一场亘古亘今的疫情征程再次开始,两个世纪的碰撞,中国再一次将长征精神发挥到极致。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疫情中的长征体现:
疫情开始,中共中央下达指令,全国人民隔离在家,不可造成人潮返流。于是,全国同心,万众一心,紧密团结,自觉在家,不为国家和人民添负担。
疫情中,党员,医务人员冲在前锋,不惧生死,不怕牺牲。一张张印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批批志愿者不分日夜,为疫情流血流汗,因为我们始终把患难与共,保卫祖国作为责任与担当,举全国之力共克时艰。
疫情整个过程,我国人民对党抱有高度信任感,党和中央也从未放弃一个生命。国内也未向美国一样,发生暴乱,人民苦不堪言,这得益于我党的正确领导以及人民群众始终坚持革命信念。稳而不乱,坚守岗位,冲锋陷阵,这就是长征精神下的中国战士。在国家大事,民族大义面前,长征精神永远不会缺席。
以长征精神取得疫情最后胜利
2年的长征之路,中共红军经历了种种挑战,战士们以草根,树皮和熬烂了的鞋底果腹,靠人尿,马尿解渴,饥寒交迫,但是他们从未放弃,用双腿走出了中国的新世界大门。
如今,我们生活在最好的时代,冷暖不愁,中国人民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富足而懈怠,每一个时代的新青年都铭记先辈的理念。所以,新世纪下再一次面对挑战,中国处理的速度令世界瞠目结舌,现在疫情防控已经走到了最后关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要一鼓作气向前冲,屏住呼吸不放弃,顽强拼搏,不惧风险。
这场疫情之战就如同中国人民再一次重走长征之路,两个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如今走到了要塞,咬住牙,铆足气,不怕流血流汗,这才是我华夏儿女的好风骨。我们一定要发挥长征精神战胜疫情,保卫山河与人民。
一切伟大征程的形成,都离不开精神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不动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