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我妈,理解我妈,成为我妈,超越我妈!
中午11点的飞机,一大早7点不到,我妈敲响房门,焦急的声音随即响起:xx,你怎么还不起?都7点了,能来得及吗?
恍然间我觉得自己跟13岁时没什么两样,初中每个周末要去参加学校的提高班,周六早上一辆大巴8点发车,你必须赶上。那时候她就这么催我,xx,快点,迟到了。
每次坐飞机,只要我妈在家里,她都能担保我至少提前三小时抵达机场。起床的时候当然有点不耐烦,这才几点?昨晚睡得太迟,整个人像被强制开机,头重脚轻,走向卫生间的路都是跌跌撞撞。
但我妈绝不会轻易离开,她会随时在我附近,时不时催促一句,你快点,好了没有?行李怎么还没弄好?你再不走来不及了。有时候我感觉她每句话都在我体内引爆了一个渺小的炸弹,把某个成熟男性炸得血肉横飞。
妈呀,我都30了,你还这么不信任我?
等我好不容易准备出门,我妈开始了进一步的质疑。她觉得我的行李超重了,理由令我大开眼界,她说上次去新疆旅游回程,一起去的某某就行李超重了,在柜台弄了好久呢。我母亲很焦虑,觉得我的行李拎起来这么重,必定超重无疑,她甚至已经看到我蹲在值机柜台前,狼狈不堪翻检行李的模样。
我再三保证,绝无可能超重。大姐,我又不是第一次坐飞机,国际航线跟国内行李额度不一样。我妈将信将疑,送我出门。车刚出小区门口,她的电话又杀过来了,劈头盖脸问我:你护照带了吗?
那还用说?
我告诉她,当然带了。之后一路没能睡着,在她的想象场景里,应该是车开到机场时,我打开包忽然发现,糟糕,护照没带,只能无奈错过航班。
实际上所有她担忧的事情都没发生。办完手续,我还能舒舒服服懒懒散散到处闲晃,排队过安检时,照例看到有人焦急赶来,用谦卑的口吻问询路人:对不起,不好意思,我9点50的飞机,能让我先过去吗?
我看了眼时间,都9点半了,换了我妈,她得急成什么样?她一定会在半夜四点叫醒我,五点一脚把我踢出门。话说回来,但凡这哥们跟亲妈说过要赶飞机这件事,无论如何他妈都会让他赶上这班飞机。
坐在登机口无聊等待时,看到眼前时不时像旋风一样跑过的旅客,这时我理解了我妈。
仅仅过了一天,早上我们设计师,离和客户约定的时间还快到了,他竟然还优哉游哉在收拾东西。我立刻跟我妈一样咆哮起来:快迟到了,赶紧走!
潜意识里,我看到他因为迟到,垂头丧气在门外徘徊,最后只能哀求客户,跟他去解释原因……
母亲总是在焦虑,这几乎就是母亲的宿命。
来的飞机上,我看了一部小成本电影。那电影原本以为没什么好看,结果开头看了一会,没再移开过眼睛。电影名叫《柠檬汽水》,讲述一名罗马尼亚女人,不远千里来美国应聘一份护理工作。她的目的是拿一张美国绿卡,影片一开始就从申请绿卡的片段,渲染紧张情绪。
移民官数次提醒她,你发过誓,你所说的一切必须是事实。在她合同到期,签证失效前两天,她跟一个美国男人结婚了。男人胡子花白,刚受过工伤,一瘸一拐,在医院护理时跟她相识相爱。但这份爱到底是不是为了绿卡?
很快,答案揭晓,女人的儿子坐飞机来了。她是为了他,想给小孩找个好学校,谋个好前程。为了这个目的,她什么都愿意做。首先,她要留在美国。
之后你会看到,这个中年女人所有的焦虑,所有担心的问题,在一个时间段里密集爆发。比如她找的美国丈夫,有犯罪前科,犯罪对象还是儿童。比如移民官不停刁难她,告诉她,你除非到小旅馆跟我见面,不然你的绿卡申请就会被拒。比如她为了跟移民官周旋,叫朋友帮忙带小孩,但是仅仅几分钟,小孩独自在家,有人报警。警察来了,告诉她,你涉嫌遗弃儿童罪,十五天内你会收到法院传票。比如她试图寻求丈夫帮助,却被狠揍一顿,她的小孩甚至拿起了枪……
这个女人为了小孩赌上一切,结果竟然会面临失去一切的结局。
我想优秀的电影就是这样,它事无巨细把焦虑放大,让你惊恐万分,如同跟随主人公的命运一般,置身于一片沼泽之中。
看到最纠结的片段,罗马尼亚女人来到移民官指定的小旅馆,对方让她要么脱下所有衣服,要么滚出去。她身上带了一个窃听器,被当成罪犯一样审问和羞辱。
她脱到只剩内衣裤,被大声呵斥着,转过身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会带窃听器。
一个中年女人的自尊和体面瞬间好像被当成废纸,撕得粉碎。
我的心悬到嗓子眼,此时飞机降落,屏幕暂停。
我听说,这个电影结局不错。女人和她的孩子,暂时可以继续他们的美国梦。
她焦虑的一切都发生了,但还是可以找到转机,电影总还是要给焦虑的母亲们一点希望和生机。
在没当成年懂事之前,我经常觉得我妈擅长小题大做,经常唉声叹气,随后对我做出各种不合理的质疑。以前她不知道我热爱写作,每次我坐在电脑前,她都焦心如焚,认为我感染了网瘾,沉迷网络,可能没日没夜打着游戏。如果我出门几天,她就担心我是不是在外边违法乱纪,离锒铛入狱不远了。我去当背包客,她担心我被弃尸荒野。我远去工作,她担心我遇人不淑,肯定上当受骗。
我妈总是在做着最坏的打算,于是每次她出现在我面前,都是满面愁容。
直到我也成长到独当一面,我才逐渐开始理解我妈的所作所为。艾文小时候,我经常焦虑他是不是生长发育有问题,他怎么那么小只?他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在玩?他会不会是多动症?没准是阿斯伯格综合症?
懂得越多,看得越多,我越焦虑。
直到今天,焦虑的内容越来越多。虽然别人经常劝我,你焦虑没有用,你的焦虑对他没有任何帮助。
但我忍不住,忍不住开始像我妈一样,当他打开iPad,我担心他染上网瘾,当他一个人在家,我担心他没有朋友,当他不写作业,担心他没有学上。
虽然他看起来再正常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十岁小男孩,我却为他设想了上百种不一样的悲惨人生……
我变得越来越像我妈了。
质疑我妈,理解我妈,成为我妈。
然后还有最后一步,超越我妈。
你会比她更爱催促自己的小孩,比她更焦虑那些可能出现的坏的后果,比她更忧心孩子的未来地球的明天。
我回家的时候,有一天需要出门理发,我妈热切地看着我问道: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
尽管我已经快30岁,她仍然认为,陪伴我是一种使命。
这大概就是,令人震惊的母亲吧。
你不愿意,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你变成了那个你曾经嫌弃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