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风》里,这首《木瓜》印象深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用三种水果,换回三种挺贵重的玉器。并且,送玉器的人还说,我不是要回报你呀,我只是想和你一直好下去。

也有人说,这是首情诗,小伙子故作大方呢!我却不这么认为。

这是很质朴的感情,没有算计和比较,却热烈而真诚。在很多简单而淳朴的人的身上,很容易看到这种品质。孔子评价《诗经》“思无邪”,特别能概括这首诗给我的感受。

清明节陪闺蜜回老家上坟,她的三嫂,提前几天去地里,挖了满满一盆荠菜,送给我们。

多大一盆呢?一洗澡盆。

一澡盆子荠菜头晚被淋了点水,生机勃勃的就像长在地里。

三嫂有自己的果园,几百株樱桃树正是忙着剪枝,喷硫磺的时节。

她不会算计自己的劳动付出,看我们高兴,她便憨笑到眼睛都眯成小缝。

文学作品中,痴公子宝玉可算是个代表了,因为那个神仙样的林妹妹,没有和他一样的玉,他便要摔了自己的那个“劳什子”。而为了让晴雯开心,他将好几把名贵的扇子给她撕着玩,撕着乐。

在宝玉心里,博千金一笑是更为紧要的。

而宝玉本人,正如那块被女娲弃在青埂峰下的石头一样,在现实世界里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认可。

在现实世界里,“投桃报李”更为靠谱。在《诗经 雅》里,开始谈论为人的原则时,就出现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

这是一种更为谨慎,理智的行为,既不会出现纰漏损失,又维护了人际关系的良好。更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可我觉得,有些朋友关系,绝不会像“投桃报李”那么平凡。

曾经,在遇到困难时,我向一个同学借了一笔钱。如今十余年过去了,这笔钱我也没还她,也不打算还了。

因为我不知道还给她多少钱,能代表我对她的感激。钱虽不多,却在当时给了我很大帮助,还她五倍?十倍?不,都远远不够。

我更愿意欠着她,用这种相欠,换来我们更深的缘分。

当然,同学和我是不谋而合的,这种情谊,需要彼此理念的契合。

并且,即使以后,我送给她任何的东西,都不代表我是在回报她。

那只是我的心在向她靠拢,灵魂在向她示好罢了。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先民唱的那样,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三胖的菜园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