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 《小窗幽记·集醒篇》
随着全国反腐反贪工作轰正轰烈烈的推进,在几个月前,清廉镇也成立了自己的反贪局。这里面的官员是由上面任命的,刚到镇子,就通过本地的电视频道讲明了镇子存在着歪风邪气,亟需纠正,讲话的人是反贪局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像是走个流程,他讲了几句就起身离开了。
在反贪局的人刚来到的时候,镇政府里的干部们夹道欢迎,后面还站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反贪局原本工作的地方是在政府大楼里面,但是反贪局的局长不乐意和其他部门的人待在同一个地方,就跟负责这方面的人提前说好了,在政府大楼旁边建一个新的办公大楼。走在最前头的局长刚踏进大门,就叫来了城建局的领导。“这里的青苔还没刮干净。”
去到办公楼的大厅,局长示意讲话,于是一旁的人在局长面前站好队。局长开腔:“新官上任,不需要搞这么大阵仗,显得我为官不正,这样不好在民众面前树立好的形象。你们这些当官的怎么看?”底下的人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是是是”地七嘴八舌。这个时候,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送上来了一块牌匾,上面写了“干净做人,清廉为政,洁身待民”几个毛笔字。局长仔细看了牌匾,嘴角忽然抽搐了一下,然后又变回严肃的表情。他指着牌匾上的字,对着面前的人说:“这表明了我们反贪局全体官员的准则,我们必然刚正不阿、始终清廉。作为监督你们的人,也希望你们能够再监督之下洁身自好、步步谨慎、廉政为民,做事不要像你们刚刚说话那样乱七八糟。好了,我要讲的就这些!”说完,底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和记者们的闪光灯,随后局长和他的同僚们上了楼。
刚到二楼,局长就叫局里的其他官员到办公室集合。官员们一脸疑惑地看着局长把牌匾翻到背面,拿了把小刀插进一条缝里,随后目瞪口呆地看着一张张百元大钞出现在眼前。局长示意每个人从中拿几张走。有的人心知肚明,没拿;有的人倒是不客气,拿了好几张。见有几个人拿得多,局长恶狠狠地盯着他们,他们也就识趣地放下一两张。“当这份差事赚不了多少钱,我们为人民服务,也多少要有额外回报嘛。”说着,局长把钱硬塞到没拿钱的人的手中。“不收不行!”,局长坦明,“我做事一向公正,现在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钱了,这种事情就不能说出去。不说出去谁又知道呢,谁又敢怀疑反贪局的人呢?”说完话,就笑呵呵地让官员们干活去了。
其实政府的官员们都很担心反贪局的人查出自己有些什么问题,于是隔三岔五请局里的人吃饭,通常都会多多少少给上钱。一开始那些心知肚明的官员也都慢慢接受了这一事实,倒是在收受不少好处后觉得这活“有了真正的意义”,官员勾结也就变得正常了。虽然叫作“清廉镇”,但镇子里的民风相当彪悍:有钱有势的人在镇上说话分量是相当重的,有时候还会干预镇政府的官员竞选,老实本分的人说话就没什么分量,所以在民众之间经常出现欺压的现象,程度一般的话官员其实是坐视不理的,但是闹过头的时候,政府会出手管管。反贪局也没什么意见,毕竟在这里当官的多多少少收过钱势人给的好处,以前是好官不碰孬官事,现在就变成了“每官出事,事事上心”的程度。老实的居民天真地向上面的人反馈情况,但是反馈是先到政府和反贪局那里,自然成了一张张废纸、一句句废话。民众的基本问题政府会去解决,但是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问题,就得看是谁的钱更多了:谁给钱更多,自然谁更占理,这就导致“指鹿为马”的事早已司空见惯。甚至在镇子里一有矛盾,一说“我上面有人罩着”,除非自己也有关系,大家互相比较关系,不然只能自认倒霉。其实在上面领导那里已经听说过清廉镇的情况,甚至连区反贪局的领导也说要调查一下,镇反贪局的人就说这是镇子的民风质朴,长久以来就是这样,承诺会多加监管和引导教育。上面的领导说要每个月来视察一下情况,底下的官员倒没什么意见。
最具讽刺的是,反贪局里的人每次上班,见到大厅墙壁上贴着的牌匾,心中就会突然激起一阵波澜,但仅此而已。以前是勉励自己做事要公正清廉,现在是勉励自己做事要事先收钱,以至于政府里一旦有部门做出绩效,得到了上面领导的宣扬,反贪局必然又有钱可以收了。上面的领导每个月过来这边视察,一看到反贪局大厅的牌匾和各个办公室里面的锦旗,都是相当的满意,没多注意看就回去了。为了外在的宣传,甚至就在当地的娱乐报纸上,会时不时插入反贪局和政府的工作测评。对于老实而出不了声的民众来说,算是足够的另类和荒诞。
贪腐的人不可怕,但打着反腐旗号而暗地迂腐的人,犹如披着羊皮的狼,最难以察觉、难以应付、难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