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冒泡和事件委托

一、事件冒泡
例1:
html部分

<body>
    <div id="d1">1
        <div id="d2">2
            <div id="d3">3</div>
        </div>
   </div>

js部分

 //事件冒泡
        document.getElementById("d1").onclick = function(e){
            console.log('d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2").onclick = function(e){
            console.log('d2');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3").onclick = function(e){
            event.stopPropagation(); //阻止事件冒泡
            console.log('d3');
        };

解析:由代码结构可知,这是一个三层div嵌套结构,d1是d2的父级,d2是d3的父级。在js部分我们绑定了三个点击事件onclick,触发事件后会打印出对应div的id名,当我们注释掉 event.stopPropagation();时,打印结果如下:

1.点击d2:
点击d2(存在冒泡)

2.点击d3:
点击d3(存在冒泡)

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就是因为存在事件冒泡,当事件经历由捕获到冒泡的过程,以至于默认该元素和它的父级元素均触发了点击事件,所以点击d3会出现由d3,d2,d1依次打印的情况。
现在需要阻止d3事件冒泡,只需要在d3的点击函数中添加这个代码event.stopPropagation()即可。打印结果如下:

3.点击d3:
点击d3(已阻止冒泡)

二、事件委托
通俗定义:用冒泡的原理,将元素的绑定事件加到该元素的父级上处理。
好处:节省资源,可以代码复用
例2:当我们不使用事件委托的时候:
html部分:

<div>
        <ul id="list">
            <li>111</li>
            <li>222</li>
            <li>333</li>
            <li>444</li>
        </ul>
    </div>

js部分:

 //事件触发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var li = lis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let i = 0;i<li.length;i++){
            li[i].onclick = function(){
                console.log(this.innerHTML);
            }
        }

当我们依次点击每个li时,打印结果如下:
直接事件触发


例3:使用事件委托
html部分:

<div>
        <ul id="list">
            <li>111</li>
            <li>222</li>
            <li>333</li>
            <li>444</li>
        </ul>
    </div>

js部分:

//事件委托的实现
        list.onclick = function(e){
            var e = e || window.event;
            e.target = e.target || e.srcElement;
            if(e.target.nodeName.toLowerCase()=="li"){
                console.log(e.target.innerHTML)
            }
        }

当我们依次点击每个li时,打印结果如下:


采用事件委托

解释:虽然在打印结果上看不到区别,但是对于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是不同的,我们在绑定事件时可用考虑使用时间委托来提高自己的代码复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