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了一种学习的方式,叫做费曼技巧。费曼技巧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当我们去教别人自己学到的东西,理解力大大提升,最后会发现,我们真的学到了。于是,我尝试输出!
费曼技巧,源于一个叫做费曼的物理学家,他发现,那些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其实也可以尝试用一些很口语化的单词说出来,并且配合恰当的例子,就能让8岁的小朋友以及70岁的大妈都懂。
我认为,只要对概念理解够深刻,对语言的阻止够好,找得到贴近生活和常识的案例,让别人理解不是难事。
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
但是这个地方有个小循环:有一个概念A,我们也是刚学习,摸到一点门路,于是,我们用费曼技巧,尝试着给别人讲清楚概念A。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去深入理解和归纳总结,看看自己哪儿讲的不够好,哪儿讲的不清楚,是理解不对,还是语言组织不好?又或者例子举的不够恰当和贴切。也许,听众会给我一些反馈,让我知道自己哪儿没理解透彻。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感觉自己懂了,和教会别人,是两个级别的懂。当我们不断讲,然后找到自己的缺陷,修正它,继续讲,如此循环。最后,我们旁征博引,用各种理论支撑我们每一个观点时,我们对A的理解就深入并且透彻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已经很好的掌握了A概念。
那么,有些人可能有疑虑了,要是这样读书读文章看知识,岂不是像蜗牛吗?是的,费曼技巧是慢的,但是,费曼技巧也是精细的。
我们对知识要有区分,像新闻类的,娱乐类的,轻松看看的,快速浏览即可。而对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需要学习掌握的,需要用的,我们用到费曼这个方法才是真正的收获。
试问我们之前看过多少的微信文章,最后点个收藏,可是,临到用时,又有多少文章是你能用上的又有多少是你知道自己收藏过的?想必大多数还是收藏在那,永远不看吧~
所以,现在的慢不是真的慢,别人的快也是虚假的快。就像我现在输出这篇费曼技巧一样,我相信,写完以后,我对费曼技巧的理解又加深了。
加深了没有用,持续的尝试和输出,倒逼自己去深入了解概念,学习,持续的做,有主题,主动的做才是真正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