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阈值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从床上起身时,头重重地撞向了天花板,懊恼极了。此时已经十点多,过了吃早饭的时间,但吃午饭又为时过早。我顿时痛心疾首,在这么奇怪的时刻醒来,还撞痛了脑袋。站到阳台上,我发现今天十分凑巧的是阴天。

我问一位网友对幸福的近期感受。滑梯很长,感觉可以滑完我的一整个童年,可惜我已经醒了,她略带惊喜地这么跟我说。我没觉得这很幼稚,她做了一个梦,梦里一直在滑滑梯,如果我也能梦到这些,我应该也会很幸福。

我小时候并没有滑过很多次滑梯,更没有滑过长长的滑梯。相比之下,我喜欢荡秋千。无论是十多年前还是现在,公立幼儿园的办学质量都是远近闻名,因此当时没有抢上名额。后来去的幼儿园挤在县城的中心,大概是在一个像肠道一样曲折的小巷里。那是个空间利用率非常高的地方,狭小的院落塞着些许娱乐设施。

滑梯很短,还没有体验到穿越隧道的刺激就重见光明。秋千则不一样,每一次荡起都是离天空更近,只需要这一个理由就可以喜欢了。大家在老师的安排下铺成一条长长的路,一直驶向向往的秋千和滑梯,但是排队毕竟是很缓慢的,没有小孩能抵挡住那些娱乐设施的诱惑,或多或少地刻意磨蹭着时间,我则是在队伍末端焦急地候着。出来玩的时间是有限的,他们多玩了,我就少玩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还是想得明白的。不过我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我宁愿坐在秋千上晃腿的人是我。

说到这想起件很矛盾的事,按照惯例来说,事物都会衰老的,唯独现在的太阳比十多年前的毒辣不少。我可以在四五岁时的午后荡秋千,天空澈然,阳光正好,那时觉得生活也就莫过于此。让如今的我在同样的时间去荡秋千是不理智的,我忍受不了炙人的阳光,已然失去了荡秋千的心态。我不会坐在秋千上傻笑,我不会想着如何荡得更高。我只会担心摔下来,担心明天的专业课,担心后天的毕业。所以我再也不适合荡秋千。虽然记忆可以追溯,但是感情不能,那份体验再也找不回。除了父母的争吵,我感觉我的童年时光大抵也说得过去。没接触过电子产品的日子,我在自己和自己玩,把自己分成A和B,不同于抛硬币的正反面,我可以自己决定A or B。我可以自己和自己打扑克,我可以自己和自己幻想的怪兽打斗,是的,我可以自己陪自己玩。如果我不想和自己玩了,我还可以找门口施工堆起的石头玩,这很有意思,我控制不了它们,它们可以长得规则,可以长得罕见,可惜不能长成我的朋友。

小时候看《童年》时,挺佩服高尔基丰富的人生经历,甚至简单地想着,既然他已经写出来了,就代表已经能坦然面对这段过往了。我现在发觉这是无比天真的想法,敲下以上文字的时候内心并没有想象中平静。效仿这位著名作家最不顺利的事在于缺少《在人间》的过渡,我直接步入《我的大学》。三部曲里最后一本我并未怎么认真读,小学的我压根看不懂是在讲什么,结尾更是记不清。如今自己的生活充满迷茫,我总疑心这是惩罚,惩罚我试图效仿高尔基的生活,惩罚我记不清故事结尾,惩罚我还是没有完全珍惜童年。依稀可以确认,我自从上大班后,就没有再荡过秋千,当时可能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我去做。我知道秋千就在那里等我,可是直到我幼儿园生活画上句号,还是没有再坐上去看一遍午后的天。秋千其实并没有等我多久,但是我知道它已经彻底荒芜,绝对没办法支撑住我,所以无需挂念什么。

快要放学前,老师喜欢打开电视放上一集《猫和老鼠》。每次第一集放到一半就放学了,我当然不会坐在那等着看完动画片再走。其实老师说过,就算有人没走,她也不会放完,我在那里等着也毫无意义。就这样,我清楚地记得第一集前半部分的每一个镜头,这同样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猫和老鼠》第一集后半部分真正对我产生吸引力是在我大班放学的某一天。我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母亲告诉我只有三十分钟,并没有很久。其实我知道,我的手上有自己画的手表,虽然指针不会动,不知道究竟是多久,但是风吹在脸上很冷,我的脸冻红了,那天风不是很大。看着人越来越少的幼儿园,车越来越少的街道,我呵了口气,又跺了跺脚,假装以冷峻的表情盯着路灯沉思,路灯没开,我看不见扑向光亮的飞蛾。这时候我在想,妈妈为什么不来接我了呢?我今天有好好吃饭、好好学习,但是午休没有睡着。我觉得这应该不是原因。想着想着就想到了那集没看完的《猫和老鼠》,现在要是能回去看完就好了,看完我就知道结尾是什么,妈妈可能也来接我了。小孩毕竟是小孩,不知道猫和老鼠每一集都有新设定,结局永远变来变去,纠结那一集根本不重要。直到我记不清在认真构想第多少个结尾时,母亲来接我了。我抱住她,哭着跟她说:我再也不想看《猫和老鼠》第一集的结尾了。母亲不知道有没有听懂,她揉了揉我的脑袋,又摸了摸我的脸。她的手是热的,像是多年以后我玩的游戏里一个角色,拿着沾满岩浆的残刃砍退一切怪物,她的手也带走了我的不安。

往前翻了翻我写的东西,才知道原来我想写幸福,但是看上去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我在童年时候荡过秋千,读懂过天空和傍晚的风,细细说来已经够了,当时的我并没有十分不开心,更何况也不能对我现在的观点提出异议,所以综合来看,我是幸福的。

幸福这个词在空洞中具体,在具体中空洞,像是白纸泼了墨点,雕塑失了眼眸。做过许多问答,要么是问作者或者小说主角幸福与否,要么是问自己幸福与否,前者乱编瞎扯,后者佯装作答。我挺好奇为什么人们都那么好奇幸福这个话题,我幸福是我的幸运,但是我的鞋子都不一定幸福,因此你对此展开的问题显得无力且无意义。谈论太多之后,大家只会对这个词语愈发厌烦,我如此怀念荡秋千,现在都没能再荡,所以关于幸福的问答远不如问别人今天有没有吃饭。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幸福阈值,我觉得借用来解释许多事情非常合理。幸福与否跟幸福量肯定是有关的,但是达到幸福所需的满意值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临界点过高,容易失落,过低则可能过度敏感。我觉得自己都体会过一遍,在失落中敏感,在人潮人海中垂头思考明天。

早已词穷于描述幸福,达到幸福的固定航班我至今未能登上。但是我仍然期冀着,像那位网友一样,梦到自己在荡秋千,不用重回四五岁,只用在今天,也不需要别人将我推得很高,我只用在二十岁的时光里好好看看蓝天。

既然阴天,既然撞痛了脑袋,那就发一通牢骚吧。十点多才不是什么不适合吃饭的时刻,只要吃得开心,就是值得的。室友告诉我明天有这周唯一的早八,我提前把教材放进了书包里。我决定把幸福留在寝室里,等到被课程消磨了精力,回寝室好好享受。

幸福阈值以及其余观点是在我暑假吃早饭时想起来的,对我来说并不算令人诧异。我咬下去的是母亲亲手包的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馅饺子,吃到美味的东西时,人的思维总是格外活跃,于我而言此刻是幸福的。能够意识到幸福的时候,我总在偷偷开心。这段该放在开头,不过我是现在才想明白的,幸福的到来也是有惊喜的,所以刚好就放在这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