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买了一本新书送给自己,因为这本书的名字正是我所追求的《向前一步》。
这本书的作者是万千女性眼中集家庭和事业于一身的成功典范谢丽尔 桑德伯格,她是福布斯上榜的前50名最有力量的商业女性精英之一,她于1969年生于华盛顿,曾任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办公室主任,谷歌全球在线销售和运营副总裁,现任Facebook首席运营官。
这本书分为十七章,后七张是作者之外的故事和讨论,我读完全书,对我感慨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1,关于男女平等的思考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作者在书里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现象的根本原因,作者用了大量科学研究及统计结果显示,我们这代人生在一个日益平等的时代,女性普遍进入职场,但当我们的视线在政府和企业的管理架构图向上移动,在高层管理或者领导层却很少有女性,相当一部分首良好教育的女性正在逐渐离开职场或者在职场的紧急阶梯上止步不前。
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需要提倡男女平等,因为几乎一半的大学生是女性,一半的工薪阶层是女性,男人也在分担家务。但是现实却是虽然男女在法律上已经平等,但是在通常的社会观念里,包括我们自己在对女性自身的认识上,障碍依然存在。
有研究显示,在职场提升方面,男性靠潜力,女性靠业绩。就是说男性只需要展现未来能做什么就可以升职,女性则必须证明已经做成了什么。当男性成功了,人们会分析他内在的才能品质,而女性成功了,人们会首先想到她有什么靠山。
拿我自己来说,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也跟无数妈妈一样,女性自我的定位常常让自己经历煎熬,如果不能做一个好妈妈,首先跟自己过不去的是自己。职场中的母亲都有一个名字叫内疚,好像在职场不顾及好孩子就要接受道德审判。
看完这本书,我对女性有了更多的理解,因为作者带来了21世纪的女性宣言,即要突破有形无形外在内在的束缚,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她认为,真正的平等应该是都拥有平等的机会获得个体自由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都可以做真正的自己,拥有自由的选择权,实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最大的自我价值。
所有我现在释然了,我知道,成长应该是永恒的追求,女性不应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或者社会平等里的数字,而是作为一个个体,是否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是当总统还是做全职主妇,都值得尊敬和欣赏。
2,如果心无恐惧,你会做什么
作者认为,女性之所以没有勇气跻身领导层不敢放开脚步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多是出自内在的恐惧和不自信,她在书里鼓励所有女性要大胆的往桌前坐,主动参与对话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想想我们平时的自己,开会的时候是不是即使有好的想法也不敢表达,明明有前排的位置却只愿意坐在后排或者角落里。
这本书的开头的序是杨澜写的,很吸引我,她说向前一步,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
是的,习惯主动坐在第二排,即使有高见也不会主动发言的女性,是时候坐到桌前来,身体前倾表达自己的意见。
作者的第一次公开演讲实在一所文科女校的毕业典礼上,她告诉即将毕业的女学生,她们应该有进取心,不仅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要争取在自己的领域作为领导者。
是的,我们女性在社会家庭里面对诸多的障碍,其实是我们害怕不被人喜欢,害怕做错选择,害怕引来负面的关注和失败,甚至害怕成为糟糕的母亲/妻子/女儿。
如果没有这些恐惧,你会做什么? 这是一张作者公司的海报,如果没有恐惧,女性就能自由追求职业生涯的成功以及个人生活的幸福,并且能自由选择任何一个活着两者兼顾。作者通过这样来鼓励女性向前一步,更加进取。
3,创造机会让自己成长
作者在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的自己和他人的故事,生动而有道理。
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死磕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帕德玛锡 华莱尔曾被问及:你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什么?她回答说:当我的事业刚起步时,我拒绝过很多机会,因为当时我想我这个水平还胜任不了这项工作,或者我对这个领域不了解等,现在回想起来,在某个特定时期,迅速学习并作出成绩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今我常跟人提到,当寻找你的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其实没有所谓的完全合适的时机,你得主动抓住机会床走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而不是一味的拒绝,学习能力是一个领导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质。
我联想到最近在学习自我发展心理学,有一节课讲的心理舒适区,有人问老师,想换工作但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老师回复说,可以反过来想,是因为没有换个工作所以才什么也不会。
所以,我们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走出改变的第一步,努力并创造机会,让自己去成长。
4,职场里的女性法则
这本书贯穿着有很多对女性在职场的建议,我把自己认可颇深的提取了几点:
A,找到自己的人生导师
书里提到,追求或勉强建立导师关系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但是现实中很多女性会这样做。是的,很多女性启示想找到一位导师给自己提供各种建议或者希望导师愿意用自身影响来支持自己。但是陌生的人直接去问:你可以当我的导师吗?其实很多人是不愿意的。
要求一个陌生人来做自己的导师成功的概率并不大,用出色的工作表现去获取高层人员的注意当然是奏效的,但也不是找到导师的唯一方式,导师这个词不需要挂在嘴上,实际的关系比名义要重要多了。
在职场如果我们不经意对别人进行指导帮助,其实反而会帮助到自己成长。而且作者认为级别相当的职员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彼此指导。
B:让自己的另一半称为真正的人生搭档
现在的社会总是将母亲默认为指定家长,女性是孩子的主要照看者的观念已经被强化,很多男性吧照看孩子当作业余爱好。
女性需要在职场里获得更大权力,男性在家里也需要更多的权力,很多女性不愿意放权,总觉得涉及孩子的事情还是固守母职甚至还质疑丈夫的努力,拿当然他就会越做越少。
作者建议每位女性都要让另一半以自己的方式来分担家庭责任。
我的家庭里,虽然有分工,虽然我选择了全职带娃,但是老公只要在家里,家务活包括洗衣擦地还是他做。如果看到我在做他也肯定会抢过去,我想这也可以给孩子们做榜样,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呢分担家务。
我们需要更多的男性往桌前坐,这里的桌指的是厨房的案桌。
C:全能女人是个神话
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是在阿德勒心理课程上,当然不是原话。原话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全能女人这个说法我觉得很类似。试图做到一切还期待做得超级完美,必然导致希望落空,完美主义是我们的大敌。
完成,好过完美。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