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决定下周开始对优秀生进行培优,一石激起几层浪,相关家长心里肯定会有想法,我以多年的教学经历说几点。
一、理性定位
在JX书院招生6个班级的现状下,实验中学作为曾经的优秀生源集中地,应该说冲击很大。换个说法,现在留下的优秀生已经不多,从期末文化素养测试的成绩和全区排名就可见一斑,哪怕学校内排名靠前的所谓优秀生,也只是相对来说,他们也是有各种薄弱之处的,其实是名不符实的,与JX书院的学生还是有差距的,这是本源性的。
因为均衡编班,各班的货真价实的优秀生很少,也就1-2个,全区前100名,我校估计就是个位数,这是客观现实。正因为人数极少,所以,平时教学中,老师课外拓展讲难题的时间和机会也少,毕竟要面对绝大多数同学,因此,一旦遇到素养测试,许多题目我们的学生都感到陌生,分数不高,这也是正常的。
在公民同招的情况下,学校为了吸引优秀生留下,要加大对优秀生的辅导力度,是一种很好的应对措施,但家长要清醒。
比如,我们班有6个同学进入前42名,那些同学及家长肯定高兴,觉得有了很好的培优机会,还有个别家长很羡慕,以为自己孩子理科也不差,还想开个后门挤进去听听。但是,这个培优是双刃剑,听了难题讲解,但同时也就缺失了教室里自己教师讲基础题的机会,如果其中个别同学自以为在参加培优,就开始感觉良好,心里飘了,那么更加糟糕,有许多先例告知我们,这样的优秀生一旦回来参加单元考试,惨不忍睹,本末倒置。
我以为,去参加的同学中,也就1个,最多2个有可能被招进,其余同学的定位还是奉化中学的中考,不一定都能考进。既然去了,那么就当开拓视野,但培优题和中考题是不一类的,所以,还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课堂和作业,每天过关,尽量把负面影响降低,收获多少还是有的,其实,就我们班来说,寒假开始的每周培优就是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二、做好自己
其实学生学习也好,成人做事也罢,最难的就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不被世俗他人左右。但要做好自己确实不易。
比如学习,无非是听课,作业,订正,复习,考试等几个环节,如果一个学生能安心做好每一个环节,基本成绩绝对可以保证,但问题是听课时可能注意力会分散;几节课后上难度了,自己的毅力不够;做作业时没人管理,想吃零食,还会偷偷查手机,另外,班级内同学们在聊的事也想关注,于是,就连基本都得不到保障了。
还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应该是清楚的,也很关心,但更多的是分班后关心打听老师的水平如何,关心考试成绩出来后名次的高低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感受,至于具体教育过程中的参与,会以孩子叛逆,自己最近较忙,自己已经不懂知识了等作为借口,只是浮在其外。
要知道,除了个别特别自觉的孩子外(其实也是家庭氛围好),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还是需要家长参与的。班内的家长们也是年过四十了,所谓的各种应酬,名利权情,基本定局无望,任正非四十之后创业华为,但他的大女儿孟晚舟一直被扣在加拿大。普通人要想后半辈子安心,唯有自家孩子成人,成才都是奢望,一份付出一份收获,陪孩子一起长大是最好的投资,还有就是健康。所以,家长的做好自己其实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