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结

荣格的情结理论概述(2012-07-24 )    荣格心理学  情结  形成  表现  作用

文/齐亚玲

一、情结的提出

“情结”(complex)一语由Theodor Ziehen于1898年所创,荣格最早使用。

荣格最早提到情结的存在是在使用词语的联想测验进行研究时。1904-1911年,荣格通过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情结理论。在词语联想测验中荣格发现,当刺激词与病人心目中一些不愉快的事物联系时,病人回答的反应时间就会延长。这时,若将病人作出延续反应的词语选出来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潜藏在表面下的深层含义。也就是说,就会发现充满激情的情结。荣格认为,人类无意识一定有成组的、彼此联结的情感、思想或记忆,而任何接触到这一情结的词语,都会引起一种延迟性反应。荣格说:“情结这东西……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聚集物。”(成穷、王作虹译,1991)

 后来在论及个体无意识时,他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情绪色彩的情结构成,它们构成了心理生活的个体的、私人的方面。”

 1934年5月,荣格在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发表就职演说时,首次以《情结理论评述》为题,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的情结理论,反复强调情结对人的重要性影响:

 “情结是内心经验的对象,不能在大街上或公共场合遇到的。个人生活的幸福和悲伤都依赖于它们:它们是我们的守护神和财神,在火炉旁等着我们,但赞扬它们是宁静平和的是很危险的;它们是小精灵,常用恶作剧来搅扰我们的夜晚……只有在看到一家人在道德和身体上都被情结所摧毁,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悲剧和绝望的痛苦,你才会感受到情结的深刻影响。”

“情结是无意识心理的活的单元。”

 “通往无意识的道路并不是梦,而是情结。情结是梦和病症的构建者。情结所指的路并不‘高贵’,它是一条崎岖迂回的小道,常迷失于丛林中,还经常把我们引向无意识的深处,反而是错过了无意识。”

 “无论多么公正客观的研究者,都不可能忽视自己的情结。因为研究者的情结和他人的情结有一样的自主性。实际上,他不可能忽视情结,因为情结不会忽视他。情结是心理构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每一个体中最具偏见的东西。”(《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

二、情结的形成

 荣格说:“情结是由于创伤的影响或者某种不合时宜的倾向而分裂开来的心理碎片。如联想实验所证明的那样,情结干扰意志意向,搅乱意识过程:它们起骚扰记忆和阻碍一连串联想的作用。它们能在短时间里围困住意识,或者用潜意识影响言谈与行动。简言之,情结的行为有如独立体,有如一个尤其在非正常工作思想状态下十分明显的事实。”(《心理结构与动态》,荣格全集,第8卷,第121页)

 说情结是“人格碎片”(personality fragments),是因为它从完整、和谐的人格内部分离了出来,失去了与人格整体活动的一致性,成为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人格结构,并且它本身又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人格子系统。这一系统通常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内在性、自主性、情绪黏结性和动力性。比如,当一个人情绪失控的时候,正是这一子系统在发生作用。它是独立的、完整的,即意识不参与控制的,或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控制的。其内在性是指它的内部活动过程并不易被我们的意识所觉察,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别人的某一句话所激动?为什么容易被某一件事所激怒,而另一个人则不容易,无意识中什么在起作用,我们意识上并不知道。其自主性指不易受个体意识所控制,而是受其自身的机制所支配。其情绪黏结性则是指它总是伴发着强烈的情绪或情感,并对个体情绪产生较强的影响作用。(范红霞申荷永 李北容,2008)

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说不同,荣格认为,不能把所有的情结问题都归结为童年经验或性发育之上,情结应该有着更深刻的起源,这就是来源于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来源于原型。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在童年并未遭受创伤、性发育也未受到压抑的情况下,却仍为情结所困惑。由于情结深深植根于集体潜意识中,以致它和精神世界的原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杨韶刚,2002)

 荣格认为,情结是以类似本能的方式运作,说“类似本能”是因为它们对特定的情境或人物会产生立即的、直接的、特指性的反应。然而与本能不同的是,它们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而更大程度上是创伤、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制约等经验的产物,这些经验再综合了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原始性要素才产生了情结。所以,情结是心灵将经验重建为内在客体后的产物。(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2008)

 从临床意义上来看,情结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意思也就是说,它们原本是一个完整体,但由于原型作用、创伤性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等,都会导致某种情结的形成。当外界生活中或内心世界中某些“扳机”式的诱因一旦撞及这些内在情结,就会引爆。事实上,存在于人们人格中的情结很多,但不一定个个都被引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外世界的诱因。但在另一方面,即使它不被引爆,可能也会以更加不为意识所注意的方式在发生作用。情结爆发后,可能事情已经过去了,它的作用并不一定就及时结束,那种波形作用方式还会存在。存在的强度或长短则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过分认同自己的情结,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病症。(申荷永,2004)

三、情结的表现:

 正因为情结的产生与心理创伤(可视作个人情结)、家庭互动模式(可视作家族情结)、文化制约(可视作文化情结、种族情结或国家情结)、集体无意识中原型等紧密联系,携带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所以情结的出现往往是突发的,伴随着强烈的情绪。

 一旦情结被触发而起作用,无论人是否意识到,情结总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强度情感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作用。强烈的爱或恨,快乐或悲伤,感激或愤怒等情绪,总是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及而发作,这时我们已不能再理智地表现本来的自己,而是被情结所占据和控制。于是,受某种情结所困的人往往会表现出被情结所支配的心理与行为。(申荷永,2004)

 对此,荣格有句名言:“人人都知道人具有情结,但在理论上重要得多的是他们却不太知道,‘情结’也具有我们。”(《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有这样类似的体验:某个人或某一件小事,突然会令人无比愤怒、伤心、痛苦或兴奋,人会不由自主地感觉到好像被某种神秘的东西、情绪疯狂地“攫住”了,卷走了,就像着魔了似的,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就做出一些在常态下无法做出、不可理喻的事。这时候,很可能就是情结在暗中运作、爆发了。

 荣格解释说:“情结是一种心理因素,其能量有时超过我们意向的能量,否则,意识秩序就不会发生混乱。实际上,一种活跃的情结会暂时将我们置于一种强迫状态,置于强迫的思考和行动状态。”(《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

 换言之,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积累,当它逐渐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角”。

 因此,当心理病症通过情结表现出来时,对它的压抑是没有用的,相反会激起情结的报复性反弹,其强度往往会远远超出原来的能量。荣格提醒说:“情结常常能被意志抑制住,但不会彻底消失,而且一有机会就会再度出现,并且以同原初力量同样的力量出现。” “情结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情结是心理不安的真正焦点……情结的开始,意味着自我自由的终结,因为情结是心理的动力,它最深层的本质尚待发掘。”(《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

 在荣格看来,意识的自我也包含情结。这样,情结的概念便随之扩大。也就是说,从理想类型上讲,它应该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在内。事实上在两者之间,不一定有明确的界限,而是有着不同的等级:从意识到相对无意识到相对独立和自主状态,一直到那些确实着魔,即完全无意识的状态。无意识程度愈高,情结就越加难以改正和控制。可以说,情结的心理能量值或强度同情结的深度呈一种似正比例的线性关系。但荣格认为,大多数情结是无意识的;且意识情结比较简单,而无意识情结又比较麻烦。因此,从本质上说,情结是无意识的。

 荣格坦言:“这种微小的心理片段(它们是情结)是否能够成为自身的意识,仍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因为情结就如笛卡尔的魔鬼,似乎以顽皮捣蛋为乐。它们使人产生口误,使人忘记他要介绍的人的名字,使人在音乐会演奏最柔美的旋律时想发笑,使正在蹑手蹑脚走进来的迟到者绊倒椅子,发出声响。它们使我们在葬礼上向哀悼者表示慰问时说出庆贺的话,它们是所有这些荒唐事情的策动者……它们是我们梦里的行动者,我们无力抵抗它们。”(《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年)

 荣格说:“如今,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情结就是‘心理片段’。其起因通常是创伤、精神打击等类似的东西,它们将心理分裂为片段。可以肯定地说,最常见的起因是道德冲突,而冲突根本上是由于明显不能完整地保存自己的本性,这种不可能性预设了一种直接的分裂,无论意识心理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通常,所有情结都有一种特定的无意识,而这自然而然地保证了它们有更多行动的自由。在这些情况下,它们的同化力量非常明显,因为无意识甚至能帮助情结来同化自我,从而导致人格暂时的、无意识的改变。这种改变被认为是与情结一致的。中世纪时期,它有另一个名字,即附魔。”(《情结理论评述》,关群德译,2011年)

 随着研究的深入,荣格提出:人的每一个情结不仅有个人经验作为其存在的基础,而且都有一个集体无意识原型的核心。来源于个人经验的情结携带着一定数量的心理能量,但若这种情结和原型联系起来,它就携带有更多的心理能量,从而具有更强的动力作用。

 詹姆斯·霍尔博士(James A. Hall, M.D. )也认为:每个情结都是以某个意义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组相关形象,而这个意义核心本质上和原型有关。打从有意识开始,原型的各种可能性皆充斥着个人经验,因而成人的自我会觉得,意识里的主观内容纯粹是自身过去经验的总和。往往唯有在分析状态里、在梦里,或处在非常感动的情绪中,成熟的自我才能体验到形成情结的真正原型基础。(《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廖婉如译)

四、情结的作用

 荣格认为,人的精神冲突,无论是伦理与性欲之间,个人欲望与集体欲望之间,还是自然与心理之间,都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方面。这些冲突可能会具体化为个人的冲突、担心、害怕等各种由欲望压抑而导致的情绪表现。当冲突发生时——无论其对自我的压抑合乎道德与否——若个体尚处于一种劣势情境,无力对抗这种冲突,那么为了补偿心理冲突的不平衡,作为心理自卫的一种应激反应,情结的产生便起到了防御机制的作用。

 荣格将无意识的情结视作一付毒剂,它使情结的保有者与自我疏远。这种毒剂在大剂量的时候可使人致病,但在小剂量时却可以是一付无价的良药,甚至是人格分化的必要准备。凡是使人致病的因素中往往包含着治愈的种子。苦恼情感的经验、精神创伤,总之与情结相关的生活态度,都可以当作有利条件来加深个人见识,使之变得更清醒,以及完美他的人格。这样,当情结作为人的心理能量和动力的起点时,它便成了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引导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因此,情结固然反映出一种广义上的自卑,但有情结并不一定非得表明自卑,它只表示存在着一种不协调的、未被同化的对抗性东西。也许它是一种障碍,但也是一种作出更大努力的诱因,因而也可能是获得一种新成就的诱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结更多地反映了精神生活的焦点或节点,甚至实际上我们也无法缺少它们,否则精神生活就会产生致命的停滞。(赵蕾译,2001)

 临床上发现的情结也往往与我们的创伤性经验相联系,又总是突然闯入意识之中,同样显示情结对心理的影响似乎大多是消极的。事实上,情结也有很多积极的表现,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大大加强。情结的能量朝向积极的方面还是消极的方面,在分析的意义上讲,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如一个人的情结是否与其所选择的职业方向一致,是否可以得到周围现实的赞许,是否为个体所认识等等。

 从某种角度看,阿德勒提出的人的自卑情结就可以是积极的。虽然自卑本身为消极态度,但如果人能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应对此情结,那么,人会超越自卑,追求卓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自我实现。

由于情结深深植根于集体潜意识中,以致它和精神世界的原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成就情结”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并使人享受到伴随创造性工作而带来的满意感,荣格戏称之为“对创作的一种残酷激情”,“命中注定要牺牲幸福和所有普通人生活中的乐趣”。

可见,情结是否消极,不仅取决于它本身是什么,更决定于意识自我以怎样的姿态面对它,如何与之相处,如何使无意识情结及其能量意识化。而心理教育着手于人们对情结现象存在之认识,心理分析则着手于帮助受析者对自己深层情结的了解和把握,这样将有利于大大促进人们去接触情结、了解情结并学会与情结和谐相处。(范红霞申荷永李北容,2008)

五、情结理论对心理治疗的意义:

情结的病理学意义表现在:高强度的情结由于在某方面集聚了过多的心理能量,扰乱了人格结构的相对平衡,从而成为神经症无意识后果的促发因素。荣格发现,病人们的情结深深地缠绕在他们的神经机能病的病情里面。“不是人占据了情结,而是情结占据了人。”换句话说,当一个人身上的心理能量被情结激活之后,这个人就会有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一种完全身不由己的感觉。分析治疗的目的便在于解开种种情结,把被情结占据的人从它们的暴戾恣睢下解放出来。

 荣格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我们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照与协调我们的情结。但是,当情结拥有我们的时候,就是心理病症的开始与表现。就心理分析来说,其目的不是要让病人消除或根除其情结,而是通过觉察与理解,通过理解情结在自己心理与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它的触发与表现,来降低情结的消极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不能察觉与认识我们的情结,我们就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情结的控制与摆布。而一旦当我们认识与理解了情结的存在及其意义,情结也就失去了影响与控制我们的能量。尽管它们不会消失,但逐渐地会减少其消极的影响。(申荷永,2004)

 从情结的治疗来看,个人情结(情结中与个人内容有关,依赖于个人经验的情结)属于自我与情结力量间的博弈,可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解决;而非个人情结则超出了个人生活领域的深层,它不依赖于个人经验,主要产生于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荣格指出,我们的意识活动以原型(本能)为基础,并且从原型中获得了关于它的动力机制和观念化形式的基本特性。因此,基本上可以说,人类的知识就在于不断地调节我们生而俱之的、原始存在的观念模式。这些模式需要不断地加以适当调整。这是因为,就其原始形式而言,他们只适用于古老的生活方式,而根本不符合如今各个领域均以分化的与古代社会大相径庭的人类环境的需要。因此,如果我们生活中的本能力量能够得到维持——这对我们的生存是绝对必要的——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重新塑造这些原始形式,从而使它们成为足以应付当今世界时代挑战的各种观念。(张敦福译,2001,47页)

 从历史的角度看,情结属本能与文明间的博弈。弗洛伊德以其生物人的视角提出了“人类越文明,人类也就越不幸”的悲观主义观点。而与弗洛伊德不同,荣格指出,“没有什么能把我们从这种联系当中解脱出来,除非生活中那个与之相反的冲动——精神。我们现代人面对着重新发现精神生活的必要性;我们必须自己重新去实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打破把我们束缚于生物学事件的循环之中的魔咒。” (赵蕾译,2001,196页)。荣格相信,人类中会不时出现一些分子,他们理解“上帝是我们的父亲”这个事实的意义。世界将不会失去肉体和精神的平衡。

 尽管荣格为人类提供了解决情结问题的方向,但却没有方法。精神分析学包括分析心理学的相关进展,目前也不足以完全医愈情结问题。也许正如荣格所言,眼前的现实与实现这一希望之间还有一条鸿沟,现在还没有找到能跨过它的桥梁,我们必须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把这座桥梁建起来。(赵蕾译,2001,132页)

 2012年8月

——————————————————————————————

参考资料:

《心理结构与心理动力学》,[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著,关群德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

《荣格自传:回忆 梦 思考》,[瑞士]荣格著,刘国彬 杨德友译,三联书店,2009年

《荣格分析心理学中情结的结构 功能及意义》,范红霞 申荷永 李北容,《中国心理卫生》,2008年

荣格的情结理论及其对情结概念使用的修正赵书霞刘立国,《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

《荣格性格哲学》李德荣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

《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申荷永著,三联书店,2004年

《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杨韶刚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荣格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詹姆斯·霍尔博士 (James A. Hall, M.D. ), 廖婉如译


附:

荣格的情结理论探析

刘立国

摘 要:在精神分析学界,对情结的研究以荣格的贡献为最。荣格通过自己的研究独立地发现了情结,并据此建构了他的情结理论体系。随著研究的深入,荣格不但从情结中发现了导致神经机能病的病理性原因,甚至进一步阐释了“集体潜意识原型”和“精神救赎”等更为深远的内容。

关键词:联想实验;情结;精神

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8)04-0010-04

情结(complex)一词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用。1904年间,荣格通过自己的研究独立地发现了情结,并据此提出了他的情结理论。随著研究的深入,荣格逐渐地把情结视为其理论观点的一个核心,以至于他曾一度把他的理论体系称为“情结心理学”[1]。正是基于荣格的研究,情结这个概念才得以在心理学中被广泛运用。

在情结理论的研究方面,弗洛伊德、阿德勒等人也都贡献卓著。作为精神分析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古典精神分析学派对情结的冲突症结及其潜意识特征有著较为一致的看法,但对情结的动力根源及其治疗却认识各异。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的驱力作用。其所谓性本能的活动既包括性行为本身,也包括许多追求快乐的行为及情感活动。基于对性本能的看法,弗洛伊德提出了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阉割情结(castration complex)等诸多情结类型,其中尤以恋母情结的影响为最。弗洛伊德用这个概念解释了子女对父母由于性爱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情感。他甚至将这个虚构的概念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把社会的发展和宗教、道德的起源归结为“恋母情结”的产物[2]。与之相对,阿德勒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动机的原始基础肇始于性的说法,而认为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才是行为产生与发展的最原始决定力量[3]。由此,阿德勒提出了广为人知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所谓“自卑”,恰恰反映了“他强”,即主体对他者和社会力量强大的主观认同,这种认同甚至超出了事实真相。自卑的动力源于逆增上缘,因此,自卑情结的治疗也需从消解主体错误的生活风格做起,使其社会兴趣提高并逐步改进自我的社会适应水平。可以说,弗洛伊德把情结潜意识的动力归结到本能因素上,而阿德勒则强调了人的能动性与社会价值观对情结发展的影响。两者的理论尽管存在分歧,但不等同于矛盾,而是分别从人性这枚硬币的两面进行了广具深度的探讨。相比于弗、阿两人对人性的一元论强调,荣格的情结观则兼具理论的综合性和纵深度,具有元理论的色彩。或许荣格的结论非尽正确,但其无疑代表了更为先进的研究理念。藉此,文章试通过对荣格情结理论的探析,以揭示其价值及意义。

1 联想实验及情结理论的提出

在最初对神经机能病(neurosis)的研究中,荣格发现传统的精神病诊断和治理具有普遍的不确定性,而且对病例的解释也存在著高度的主观性。由此,为发展一种更精确的方法,荣格在同事的配合下进行了联想实验,以期望通过这一实验在精神病诊断方面取得成功。

联想实验最初被用于探讨联想同注意力失调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荣格发现,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实验对被试者所造成的扰乱性影响,以前被忽视了。在实验中,荣格使用一组词要求被试者对其做出反应,也就是对每个词给出一个联想回答。但被试者对刺激词的反应常常不能做到同等顺利,而是非常地不规则:或是反应时间长久;或是诸如持续言语、口误、词语刺激固定不变的重复等某种形式的扰乱。这些不规则以前只是被当作实验的失败,并没有作进一步的研究。但荣格却从这些“表面上”看来是附带的发现中探究出了其特殊的价值。一般的,透过引发扰乱的刺激词,往往可从中发现其关涉到个人某些隐私痛苦之事。尽管不易直接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但作为一种符号象征,其事实上是被试者某些强烈的情感和情绪影响的预示或暗指。故此,荣格引入“情结”一词,将其指代由个人某些隐私事件所引起的思想和情感的群集。

联想实验提供了研究情结行为的方法。在实验中,快而准确地进行反应,是被试者的一个意向。但这个意向却被情结的介入给干扰了。因此,和预期相反,联想的结果,或者从情结的意向转了弯;或者被各种零碎的暗指所代替;或者像通常那样由于强烈干扰以至于被试者无法做出任何反应,而此时他还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情结乃独立于他的意识。这表明情结及其联想物在心理统治中具有相当强的独立性,有人甚至将其比拟为情结的“造反”。荣格通过研究证实,这种独立性主要由情结的感情(affect)特征所致。感情具有独立判断的理性功能。因为,感情占据著心理(psyche)结构中的一个独立部分,其可容易地打破个体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意识[4]。

由情结的该特性,荣格引入了“自主性”(autonomy)这个概念。荣格认为情结是一些联想物的群集,由于自主性的结果,相对独立于意识的中心控制,在任何时刻都可能扭曲或扰乱个体的意向。在这方面,法国精神病理学家让内(1859~1947)的研究成果给了荣格某种启示。1889年,让内不仅成功地研究了人格的分裂现象,并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分裂的人格部分相互独立存在并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荣格对情结的研究,同样证实了这种心理分裂的可能性。情结往往起源于一种创伤或类似情感打击的事情,这使得心理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分裂。作为心理的裂片,情结多具有明显的潜意识(unconscious)特征,这自然能够保证它们更多的行动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情结的同化能力变得更强,因为潜意识心灵甚至可以帮助情结去同化意识自我,结果瞬间就可能使人格发生认同于情结的潜意识改变。由是,荣格提醒人们,“人们都知道可以拥有情结,然而我们并不知道,理论上也更为重要的是,情结也会拥有我们”[5]。

2 情结的核心要素及起源

1928年,荣格在《心理能量》一文中提出了情结的“核心要素”(nuclear element)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抽象的情结概念的理解更为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荣格指出,情结——作为以情调方式分组的心理内容的群集物,由一个核心要素和许多附属的群集联想物组成。核心要素不仅是能量质(情调)的特殊焦点,而且是内容质、价值和意义质的焦点[6]。荣格认为,核心要素主要由两种成分所组成:“第一是由经验所决定,并同环境有因果关系的因素;第二是个人性格所固有,并由个人意向所决定的因素”[7]。也就是说,情结的形成一方面受外部的影响(包括家庭、邻里或相关当事人及环境等);另一方面,这一情结同样是从内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产生出来的,而这些方式则是个人所固有的。因此,在情结概念中外在影响是与那些来自内部原因的影响紧密相关的。

外在影响主要是早年的创伤经验。创伤即意味著冲突。事实上,无论是荣格还是弗洛伊德都承认冲突,尤其是早期的道德冲突,乃是造成情结(创伤)的根本原因之一。荣格指出,人的精神冲突,无论是伦理和性欲之间,个人欲望和集体欲望之间,还是自然和心理之间,都是生命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方面。这些冲突可能具体化为个人的痛苦、担心、害怕等各种由欲望压抑而导致的情绪表现。当冲突发生时——无论其对自我的压抑合乎道德与否,若个体尚处于一种劣势情境,无力对抗这种冲突,那么为了补偿心理冲突的不平衡,作为心理防卫的一种应激反应——情结得以产生并起到了一种“假性”防御机制的作用。所谓“假性”,乃意指由潜意识情结对意识判断的扰乱和替代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满足而非事实上的如愿。作为个人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若这种早期的创伤经验反复持续强化,而又没有合理的内外消解契机的时候,便可能产生长期后果。

但荣格认为,外在影响只是提供了情结(核心要素)形成的必要条件,源于个体的内在影响才是其形成的核心要素。首先,荣格指出,面临同样的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其即使患病也会有不同的神经症症状。因此,“神经症选择”的问题表明,表现为个人气质的内在影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尽管对此成因尚未获解,但荣格通过其原型(archetype)理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释。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荣格将潜意识概念发展为包含个人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和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两个部分。个人潜意识囊括了个人经验的所有收获——如被遗忘的、被抑制的、下意识领悟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除此之外,潜意识中还有一些性质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得自先天遗传的。本能(instinct),即属于这种性质。此外,还有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即知觉和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必须事先具有的决定性因素。正像本能把一个人强行迫入特定的生存模式一样,原型也能把人的知觉和领悟方式强行迫入特定的人类范型(human patterns)[8]。

作为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原型是人类所共有的。与个人潜意识不同,它不是由个人的,即或多或少具有独特性的心理内容所构成,而是由普遍的、反复发生的心理内容所构成。作为“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生活中有多少典型的情境,就有多少种原型。但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原型与相应个体的结合,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具有某一特定文化特征的意象[9]。

这种意象的结果既表现为个体具有不同的气质类型,形成了不同的困境处理方式,因而也必然导致了不同的事件及情结结果的发生。由是,荣格乃确信:情结及其核心要素实为个体原型的一种具象;情结的形成不仅受外部条件(创伤)的影响,其与个体的固有意象以及潜意识精神的内在精神结构也更有关系。

相比于弗洛伊德的创伤论,荣格在任何时候都把创伤概念置于情结概念之下。在情结中(更确切地说,它的核心要素中),荣格逐渐认识到了“有关人格的内在含义、个体的潜意识动机、希望和恐惧以及他对发展的秘密倾向等方面的最本质的信息来源”[10]。以至于对荣格来说,情结才是通往潜意识领域的阳关大道(via regia),而不是弗洛伊德所假设的梦。

3 情结的意义

荣格最初是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情结。通过联想实验,荣格发现所有的神经机能病里都有自主性的情结,它们的扰乱影响具有致病性的后果。病人们的情结深深地缠绕在他们的神经机能病的病情里面。“不是人占据了情结,而是情结占据了人。”分析治疗的目的便在于解开种种情结,把被情结占据的人从它们的暴戾恣睢下解放出来[11]。

尽管情结通常暗示出个人的敏感性和自卑感,但荣格明确表示情结中也存在著积极的意义。荣格认为,动力是对立物的张力中所固有的。因而,凡使人致病的因素中往往包含著治愈的种子。苦恼情感的经验、精神创伤,总之与情结相关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可以当作有利条件来加深个人见识,使之变得更清醒,以及完善他的人格。因此荣格表示,情结的作用是可转化的,有情结并不一定非得表明自卑。它只表示存在著某种不协调的、未被同化的和对抗性东西,也许它是一种障碍,但也是一种做出更大努力的诱因,因而也许是一种获得新成就的诱因。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结更多地反映了精神生活的焦点或节点[12]。

而且,荣格通过从“更崇高的”方面,即从精神的优越和超人格因素来看待情结,甚至看到了转化那些唐突卑下特征的可能性[13]。

由于情结形成于个人意象和社会影响的双重作用,因此,就具体的个人而言,情结属自我与适应间的冲突;而从宏观的历史角度看,情结则属本能与文明间的力量博弈。于是对情结的宏观治疗,便要求人类知识随著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调节生而俱之的、原始存在的观念模式。因为就其原始形式而言,它们只适用于古老的生活方式,而根本不符合如今各个领域均以分化的与古代社会大相径庭的人类环境的需要。对此,弗洛伊德以其生物人的视角提出了“人类越文明,人类也就越不幸”的悲观主义观点[14]。他认为,文明的生活要求人们去压抑许多深层的生理欲望,而这些欲望是本能且未能改变的。荣格不反对人的本能欲力之强大,但荣格同样也不怀疑这些本能与“精神”(spirit)发生了冲突。

在荣格为世界描绘的图画中,有一个巨大的本能要求的外部王国,同样也有一个巨大的精神要求的内部王国,人类就站在两者之间。由于对立双方的运动中存在著能量,因而在本能和精神之间同样存在著力量间的博弈。几千年来,人类从脱离动物界伊始,便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将本能逐渐意识化,在取得丰硕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尽管如此,在人类的发展史中同样也存在过对精神的误解,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带来了人类神经症式的崩溃、痛苦、衰退和贫乏。这表明,社会的发展既赖于对人类本能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同时对人类内在精神需求的进步也不可或缺。而且,也只有人类精神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从而使其在与本能的博弈中逐次获取优势,社会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而荣格指出,我们现代人面临著进一步发现精神生活的必要性,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自己从弗洛伊德的生物学魔咒当中解脱出来 [15]。荣格提出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使人们看到了情结治疗和人类发展的光明前途,其意义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而精神文化却极为蹩脚的当代甚至愈加突显。但目标距离遥远,努力尚需不断付出。荣格甚至告诫“眼前的现实与实现这一希望之间还有一条鸿沟,现在还未能找到跨过它的桥梁,我们必须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把这座桥梁建起来”[16]。

4 对荣格情结理论的简评

荣格曾言,“我认为,弗洛伊德只能被这样的人所驳倒,即他已经反复应用过精神分析方法并真正像弗洛伊德那样研究,也就是说,他已经用弗洛伊德的观点对日常生活、癔病和梦进行了长期而坚忍不拔的研究”[17]。若要对荣格的情结理论做出评价,则面临著同样的困境。

荣格一生著述极丰,其研究内容广泛,理论概念抽象,且多具病理性和哲学意义的价值分析。单就其情结理论而言,该特点也表露无疑。尽管如此,依然可从荣格的情结心理学中读出一种无比乐观和建设性的理论倾向。弗雷–罗恩指出,“心理学的重大意义就是要使个人理解自身的对立物,并帮助他忍受其命中注定的局限性”[18]。或许,荣格的情结相关理论能促使人们做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 杨韶刚.精神追求—神秘的荣格.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62.

2 沈德灿.精神分析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46.

3 沈德灿.精神分析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92.

4 Jung C G.On the doctrine of Complexes: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2).2nd e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601.

5 Jung C G.A review of the complex theory: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8).2nd ed.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1.96.





情结的含义|分析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五)

文|申荷永

情结概念(complex)在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04—1911年间,荣格通过其词语联想的研究,提出了他的关于情结的心理学理论。他发现其词语联想测验中的情结指标(complex-indicators),不仅仅提供了心理世界中无意识层面的直接证据,而且提供了有关无意识的潜在内容及其所具备的情感能量。于是,荣格据此“挑战”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说“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忠实道路”;荣格则表示“情结是通往无意识的忠实道路”。在荣格正式定名其“分析心理学”之前,曾用“情结心理学”来标示他的理论体系及其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区别。

在荣格看来,情结(complex)是一种心象与意念的集合,其中具有一个源自原型的核心,并且具有某种特别的情绪基调。情结基本上是属于一种“自主性”或“自治性”的存在,它可以与我们的整体心理系统保持联系,但也会分裂、脱离甚至是独立。于是,情结的出现与消失,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往往不受我们意识的支配,甚至能够支配我们的意识自我。情结在无意识中形成与积累,当它逐渐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机会发作而表现为我们人格与自我的“替代主角”。

一旦情结被触发而产生其作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情结总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具感情强度的影响,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强烈的爱或恨,快乐或伤心,感激或愤怒等情绪,总是会伴随着情结的触及而发作;而这个时候,我们往往已经不能再理智地表现本来的自己,而是完全被情结所占据与控制。在这种意义上,情结类似于一种心理本能,触发后就按照它自身的固有规律来自动行事。于是,受某种情结所困的人,往往也就会表现出由那情结所支配的心理与行为。

从临床的意义上来分析,情结多属于心灵分裂的产物;创伤性的经验、情感困扰或道德冲突,等等,都会导致某种情结的形成。于是,若是一个人认同于自己的情结,那么往往也就会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心理病症。弗洛伊德的俄底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和阿德勒的自卑情结(inferiority complex)等,都是十分著名的例证。弗洛伊德在其著名的《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中,所描述的口误、笔误、忘记熟人的姓名等日常生活现象,都可看做是情结的表现与作用。但弗洛伊德开始所使用的术语是思想圈(circles of thought),1907年与荣格交流后改用情结。许多荣格学者还以此为例来论述荣格对弗洛伊德的影响。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名作“俄狄浦斯在回答斯芬克斯的谜语”(Oedipus solving the riddles of the Sphinx, 1808)

荣格曾有这样一句名言:今天人们似乎都知道人是有情结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情结也会拥有我们。这一点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我们拥有情结是正常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结,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观照与协调我们的情结。但是,当情结拥有我们的时候,就是心理病症的开始与表现。

这是荣格一位30岁的女病人作的画,表现了一种消极的母亲情结。

在这幅画中,黑色的蜘蛛所反映的正是病人消极的母亲情结,而象征病人自我意识的圆形亮色,被蜘蛛网住,遮掩了其光明,控制了其行动。

但是,就心理分析来说,其目的不是要让病人消除或根除其情结,而是通过觉察与理解,通过理解情结在自己心理与行为中所起的作用,它的触发与表现,来降低情结的消极影响。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我们不能察觉与认识我们的情结,我们就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受情结的控制与摆布。而一旦当我们认识与理解了情结的存在及其意义,情结也就失去了影响与控制我们的能量。尽管它们不会消失,但逐渐地会减少其消极的影响。这好比被忽视的孩子总是要通过哭闹来吸引大人的关注一样,若是大人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会变得安静,就不再需要通过大哭大闹的形式来表现他自己的存在。

(本文节选自《分析心理学》,申荷永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5,425评论 0 19
  • a 【译者讲书文稿】 张源音频 即可获取活动完整音频资料 主 题 【译者讲书】 张源:法国简·大卫·纳索J.-D....
    暖阳_1332阅读 2,031评论 0 3
  • 正确写法应该是: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生平 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
    昭的私房家伙阅读 517评论 0 0
  • 晨起 我 轻轻叩击你的门扉 露水 沾湿了 我的衣衫 午时 我抬手轻敲你的小窗 风吹过 蝴蝶挥动着翅膀 傍晚 我在石...
    jscfc阅读 132评论 0 0
  • 第一点,独立。 一个男孩如果不能独立,总是依赖父母,学校,朋友,亲戚,公司等的话,他是永远无法走向成熟的。当他离开...
    猫黍阅读 31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