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分针遇到"借位"难题

"老师,7:45到9:20是1小时35分钟吗?"小涵举着写满竖式的练习本问我。这是《认识时间》单元练习课上第三次出现类似提问。我意识到,跨整点的经过时间计算,特别是分钟数不够减时(如9:20-7:45),学生普遍存在困难。 

困境呈现: 

巡视发现,学生主要采用两种方法:①在钟面画指针推算(耗时易错);②直接列竖式"20-45"导致混乱。小昊甚至把1小时换算成100分钟来计算,暴露了时间进率理解的模糊。 

突破过程: 

我临时调整教学,用钟表模型进行时间计算: 

1. 设定起始时间(9:20),将钟表模型时针拨到"9",分针拨到"20"; 

2. 计算减7:45时,引导学生发现"分针不够减",需从时针"借1时"当60分,变成"60+20=80分",则9时20分=8时80分。

3. 同步板书算式: 

  8时80分

-7时45分 

──── 

  1时35分 

效果验证: 

通过实物操作,85%学生能独立完成类似计算。课后布置"一节课经过时间"任务(如记录语文课从10:25到11: 05的时长),正确率明显提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