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不断爆出有关家长和孩子的问题,于是社会上对家长发出了一片的指责之声: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家长不会教育孩子,家长自身有问题,家长应该反思,舆论几乎一边倒的来谴责家长。但是,我今天要说的是:家长是人不是神,家长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做个家并长不容易。
01.家庭教育的作用被无限夸大了
先说一说最近在网上传得很火的一件事: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写万字长文痛诉父母“罪行”。
王猛(化名),现年34岁,学生时代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曾经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就读北大最顶级的生物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顶级大学继续深造。
可以说是一个天之骄子般的人物,但是他过得并不开心,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如同傀儡或者牵线木偶一样,被操控,被控制!所以我选择与家里决裂,6年了,几乎没有联系!
后来,这位拉黑了所有亲人的留学生发表了一篇万字长文,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因为父母“过度的爱”,他对于语言沟通十分无力,反而用笔写出来的比较通顺,这篇长文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父母是如何一点一点将他的人生摧毁了!
王猛所控诉的父母的所谓“暴行”,一共有10条之多,,由于时间关系,我这里不一一列举,都是平时的一些事情,都是在我看来就是父母对他的关爱,并看不出有什么暴行。
不得不说,王猛的父母绝对有需要反思的地方,但错误是否真的大到了不能原谅?其实,家庭对孩子人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家长是人不是神,家长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由于家长所受的教育不够,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所处的时代的教育理念不同,大部分家长没有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不可能都成为教育专家。
02.学校、老师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家长
现在似乎形成一种风气,孩子的问题都往家长身上推。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留的作业都直接发到家长的手机上,孩子的作业要家长辅导,写完作业要家长签字,背诵课文要家长监督签字。
我的一个学生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他就说老师是干什么的,什么事都交给家长,我那天到学校去找老师理论。话是这么说,你真的去找老师理论,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教师是受过国家专门师范教育的,你的职责就是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你才是教育孩子的主体,不应该什么事都推到家长身上。动不动就把家长叫到学校去挖苦一通,家长只能唯唯诺诺洗耳恭听。家长回去后把气撒到孩子身上,劈头盖脸一顿训,甚至于还有可能捶上几下子。
03.比买房焦虑更加可怕的教育焦虑让家长更加不容易
当今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真的不容易,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更头疼的孩子的学习问题。目前,似乎全国的家长都陷入了教育焦虑,从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焦虑,就为如何选择更好的幼儿园而绞尽了脑汁,我的孩子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要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一直到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都要尽其所能让孩子上重点学校。有的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花费重金购买学区房。为了不被别人落下给孩子报了左一个右一个的补习班特长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哪里才是尽头!
这种教育焦虑是每个孩子和家长都无法绕开的焦虑,是比买房焦虑更加可怕的焦虑!所以我说做个家长真是不容易,做个合格的家长更不容易,做个优秀的家长那就太不容易了。
04.正因为家长不是神所以才需要不断学习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做一个优秀的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假如你不都愿意去学习,凭什么非得要孩子去好好学习。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学什么?如果你有能力有时间,就比较系统的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学习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要看什么书,你可以上网搜一搜,现在的网络这么方便,一定能找到你需要的。
目前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有很多,我试着在淘宝中输入家庭教育的关键词搜了搜,在“教育孩子的书”这个分类下,显示的是共有100页,每页有20种,这样算下来,就有两千多种有关在家庭中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再加上有声媒体、各类公众号,就更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这些家庭教育的知识用浩如烟海。
在家庭教育中遇到问题时,最简单的办法是,可以上网搜一搜有关的教育方法和策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通过比较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试着用一用,切忌避免生搬硬套。也可以请教一些专家进行指导。最重要的是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05.身教重于言教
可能有些家长说了,我文化低学不了那么多的理论。这也不要紧,农村的孩子也照样能成才。许多偏远山区的家长们,由于条件的限制,的确没有什么文化,不能用理论教育孩子,也不能给孩子辅导功课,他们的孩子也能成才。我们小时候我们的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我们还不是照样考上大学了吗。
因为这些父母是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孩子,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诚实善良的品德,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时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们正是继承了父母的这种精神,所以能够刻苦读书奋发图强,而我们这些城市长大的孩子缺少的正是这种吃苦精神。
这就是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我曾经在一篇文章说道:教育孩子有比学习更重要的,那就是教会孩子做人。高材生走上犯罪道理的也时常有报道,比如上海复旦大学投毒案,葬送了两个高材生的美好前程,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灭顶之灾。我们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给孩子树立榜样。
05.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就像农民种地一样,要想取得好的收成,你就得去辛勤的耕耘。如何做才算是一个优秀的家长呢,这个是没有统一标准的,这要看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名人教子的故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香港回归 20 周年以来,第一位女特首,被称为香港撒切尔夫人的林郑月娥,事业上成就斐然;在家庭教育中更是令人羡慕,两个儿子都是剑桥高材生。她有着一套自己的家庭观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林郑月娥认为陪伴是最好的爱。林郑月娥虽然工作十分繁忙,但是坚持不雇佣保姆,亲自关怀照顾两个孩子,她认为,保姆是代替不了母亲的,在孩子的眼里,保姆是花钱雇来的,让她照顾是理所当然的,不会产生感恩之心。林郑为家庭和孩子投入很多,虽然工作很忙,尽量推掉不必要的应酬按时下班,回家多陪伴孩子。每天自己买菜,自己下厨做饭,一家人晚饭后她还要继续加班,这就是林郑月娥的家庭管理学。
她的两个儿子,中学读的是本地传统津助学校。当时林郑已经是政府高官,半个公众人物。当时,林郑月娥任房屋规划地政局的秘书长,在处理社会敏感问题时,经常见诸于报端。大儿子林节思正值青春期,他的同学时不时会以此攻击他,导致在总会跟同学吵架,在学校无心学习,回到家里情绪也不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林郑由此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儿子送去英国读书,她向政府申请降职了两级,调到伦敦办事处工作,在英国陪伴儿子成长。
她对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宽松,从来不会要求孩子们要学什么,要修读什么科系。两个儿子从来没有补习过,也没有学过钢琴小提琴,也没有学奥数什么的,结果两个儿子都毕业于知名学府英国剑桥大学。
林郑月娥指出,子女稍微年长时,就要平等交流,不要以大人的口味去教训他们。现在有网络,青少年每天都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子女长大之后,就要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去经历。当初孩子们要外出闯时,自己也会担心,但要明白让他们去开拓眼界。她认为,父母过分担心反而会造成无形的压力。
通过林郑月娥教子的故事中,她也并不是用了多少高深的理论教育孩子。她是政府的高官,不用说也知道工作有多么繁忙,还能做到亲自给孩子们做饭,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和关爱孩子们,这就叫付出。
你再忙也没有林郑月娥忙吧!那你就不要找任何借口和理由,去多多陪伴孩子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