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该迷茫,但更该用来试错

文/独自取经的沙僧

我们好像近些时候都在谈论一个话题:迷茫。众多鸡汤认为,你的青春不应该迷茫,但我一直认为,在大学的大学生本就是迷茫的。


1.

迷茫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没有目标。

可在现实中,有几个大学生能在大学有目标的呢?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父母、老师逼着学。每回都有确定的目标,你要考第几,你要考第几。而大学,一学期就一个期末考试,平常的学习就根本没有名次一说。从小就没有自己定过目标,怎么可能一到大学就有目标了呢?

好,你说你有目标,但你的目标切合实际吗?小的时候曾经想成为超人拯救世界,可大了之后发现这根本就没可能;小的时候目标是修bb机,但现在13亿人能找出5个人还在用的都是奇迹;你长大了点想成为宇航员,可你天生色弱啊!

再来,有目标就要有行动,你曾为你的目标努力过吗?你想自己开发一个游戏,可你天天游戏打的连个循环语句都不懂;你想成个文字工作者,可你每回都写到半截就放弃,连一篇完整的文都没有;你想成为科学家,大哥,你连大物都挂了诶!所以这些目标你之所以不努力只有一个原因:你不感兴趣。你不曾努力过的目标就是个废目标

所以,你真的是个不迷茫,有目标的人吗?


2.

试错,就是尝试错误。

没有目标,就一步步尝试不同的东西,试试哪个是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哪个是你真正想为其努力的,哪个是你可以把它当成目标的。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有失败,有错误,但你还是个大学生,你怕个屁啊!

作为大学生,你的试错成本是所有阶段人中最低的

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小是有目共睹的。这就导致你的空闲时间会很多,有大把时间去尝试。大学是一个及其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地方。失败之后,金钱方面的不用担心,因为你根本就没多少钱;你也不用担心身边的朋友离开你,因为你们根本就不是因为利益关系而结交的;你更不用担心父母的养老,起码在这四年,他们还可以自食其力。

没有压力的逼迫,没有社交舆论的影响,试错成本的最小化,会更让我们潜能的最大化。即便大学再社会化,它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你早一点去试错,你所获的经验就越多

假想,你到了中年再去试错,你所背负的东西就太多了,你会被束缚的放不开手脚。即便你不顾一切的去试错了你还有多少时间去试错呢?

骚年,趁年轻,去试错吧。


3.

试错可以,但不能不长记性啊。

我们所谈的试错所带来的经验,都是在纠错之后体会到的、思考到的。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纠错,只是你没能体验出来而已。

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告诉我准备一个错题本,考试之前看一看,争取在考试的时候不会再错同样的题。到了大学,我学会了复盘,去盘点、反思自己在执行过程中犯了什么错,可以留下来什么作为我未来的经验。

大学试错而不纠错的话,还不如迷茫着呢。不停试错,不停纠错,让自己向更多的方向去发展,让纠错成为一种能力,成为一种习惯。


谁也会迷茫,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目标。没有目标,就去试错,去尝试,去纠错,可能慢慢的你就找到了方向,但即便找不着,你也收获了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啊。

就是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