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晓夏【1期4班】刻意练习Day30
【刻意练习】
被称为台湾70后最会说故事的小说家许荣哲在他的小说课中,讲到“故事”时,这么说过:
刚读大学那一年,我到台视编剧班学“编故事”,没想到竟意外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我永远记得,编剧班第一堂课上的是“故事的公式”。
一个完整的故事只要问自己“七个问题”,就可以在三分钟内说出来。
主人的“目标”是什么?
他的“阻碍”是什么?
他如何“努力”?
“结果”如何?
如果结果不理想,代表努力无效,那么,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改变这一切吗?
意外发生,情节如何“转弯”?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实际上七个问题简化之后,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
不管小说、电影、还是漫画都是这样。只要它的核心是故事,大部分都有类似的戏剧结构。
隐藏在故事里的内在逻辑,都有一张大同小异的相似脸孔。
【对比思考】
仿写没有按照原文的结构来,原文写的是作家谈艺术,仿写的是小说家讲故事公式。
【仿写主题】:
我那么努力,优秀就是我的标签!
【举例原文】: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朱敦儒《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
或者,练习2:
【原文】
写了几十年戏剧剧本的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集中,谈到艺术时,这么说过:
扬州八怪的知音是当时的盐商。
我不以为盐商是不懂艺术的。
艺术是要卖钱的,是要被人们欣赏、接受的。
红花黑叶、勾勒重彩、扬州八怪,一时成为风尚。实际上决定一时风尚的是买主。画家的风格不能脱离欣赏者的趣味太远。
小说也是这样。就是像卡夫卡那样的作家。如果他的小说没有一个人欣赏,他的作品是不会存在的。
但是一个作家的风格总得走在时尚前面一点,他的风格才有可能转而成为时尚。
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
一九八二年二月
载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天津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