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日末伏,“末伏有雨吃饱饭”,末伏下雨好不好?来看农谚怎么说
一转眼,今年三伏天的初伏和中伏已经过去,只剩下了末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时期,只剩下个末伏,就意味着今年最为炎热的时期要过去了。
不过,末伏作为三伏天的最后一伏,其第一天的天气尤为重要,它能预示之后气温走向,正如老话所说“不怕雨淋门,就怕日头烈”,意思就是末伏不怕下雨,就是出现晴朗炎热的天气。
今日正好是末伏的第一天,那么末伏第一天这天下雨好不好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农谚怎么说的吧!
不怕雨淋门,就怕日头烈
这句农谚我在上面简单的解释了下,其实它完整的意思是这句谚语意味着如果末伏当天出现降雨,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担忧,但如果出现晴朗炎热的天气,则可能预示着后续会有干旱的情况。
一般来说,末伏结束了之后就是处暑,而这段时间正是绝大多数农作物成熟前的最后一段生长期,适当的降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高温干旱天气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改善土壤墒情,为作物提供必要的水分,还能促进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成熟。
此外,降雨也能降低作物因高温暴晒而出现的枯萎或晒伤情况,有助于作物快速生长,从而可能带来秋季的丰收。
末伏有雨吃饱饭
这句农谚意思一看就懂,就是末伏当天如果下雨了,那么就能吃饱饭了。这句农谚可以引申为末伏当天下雨了,那么这个秋季就能丰收了。
其实,这句农谚还有下半句那就是“末伏无雨空肚子”,即末伏当天无雨的话,那么意味着今年的收成可能不好,要饿肚子了。
这句农谚和上面那句农谚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毕竟末伏是三伏天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对于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至关重要。
下雨不仅能改善农田土壤,也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让农作物提高结实率和产量。因此,在民间,末伏期间的降雨也被视为丰收的预兆,因为它为作物的成熟和收获创造了良好条件。
末伏雨涟涟,冬天雨雪多
这句农谚是末伏期间雨水多的话,那么预示着当年冬季的雨雪天气也会增多。这其实是个好现象,一般冬季都是比较干冷的,这种情况下,会让农田土壤的水分不足,不利于来年农事活动。而冬季雨雪多,土壤墒情就会更好,利于来年农事,正所谓“瑞雪兆丰年”就是这么个意思。
不过,这句农谚是古代人们根据自然规律总结出来的,对于现代的气候预测不一定有用,毕竟现在的极端天气太多了。因此,这农谚对于现代的气候预测性不够准确,大家还是要以实际天气情况为主。
总的来说,末伏这天下雨是好事,不仅能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丰收,也能让天气凉快下来。等处暑过后,农民朋友们在丰收时也能更舒适一些,不必顶着烈日去田里收获。
另外,虽然现代气象科学发展了,但这些农谚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农民根据天气变化做出相应的农事决策,值得大家了解!
今日末伏,我们这里下了阵雨,你们那里下雨了吗?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