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矫情,是真的不舒服”
今天,看到一个10天前的“旧闻”,让我难受了很久。
邵青今年32岁,刚刚生过二胎,正在坐月子。可是,6月4日,邵青因“突发心脏呼吸骤停30分钟”去世。而在事发前十天,她曾多次因“心脏难受”向在外喝酒的丈夫孙某求助。只是,孙某从来没有正视过她的需求。
邵青的大女儿今年9岁,今年5月剖腹产生下二女儿。出院后15天,6月4日,邵青猝死。
邵青的母亲从女儿相机为她选遗照,发现了怀孕时期的备忘录以及她与丈夫的微信对话。
微信对话里,邵青多次哭着发语音给孙某,说自己心脏难受,请他回家。但孙某回复“在外面有点儿事。”
对于邵青所怀疑的“找小姐”,孙某自己说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和朋友商量,到凌晨2点多才结束,期间喝了些酒。
从这些对话里,能还原邵青和孙某的日常相处状态:
邵青在家带孩子、养胎、坐月子,孙某总在外不爱回家。
邵青诉说自己的痛苦和不舒服,孙某可能只认为她矫情,并不真的放在心上。
事发之后,孙某辩称,结婚十年,感情一直很好,每年520都会给她发红包、买礼物,“感情不好我们怎么可能会要二胎?”去年暑假,一家三口还去了泰国旅行。怀二胎之后,邵青辞职了,家里开销都是孙某一人支撑。
妻子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孙某也很痛苦。面对丈母娘的指责,他自责,同时也很委屈。
在这个男人的思维里:“我辛苦打拼,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
这样的结局,让他想不通。
被说成“对妻子冷漠”,他更想不通。
孙某到底有没有出去“找情况”,这事先不说。这件事最让人心颤的地方在于:妻子都已经痛到快要心脏猝死了,丈夫却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关心。
在男女的思维差异里,女人爱用“唠叨”来“描述问题”。可即使女人一遍遍地说,男人都太容易把女人的诉求当做“小题大做”“矫情”甚至是“作”。
夫妻之间常常陷入逻辑绝境。就像是邵青和孙某。
邵青的谈话重点是:“我心脏疼”“你不管我”“你是不是找别人了?”
孙某的重点是:“我没有找别人”“你不要总是瞎猜”。
那个最重要的“我心脏疼”却被孙某忽略掉。
他们之间的沟通,就这样陷入了死循环。
从始至终,虽然他们天天见面,但孙某并没有真正“看见”妻子。
可能,邵青最想让老公知道的事实是:“我不是矫情,是真的不舒服。”
那个对的人,就是能“看见”你的人
有一个姑娘在这条新闻后面评论:“我老公在我怀孕期间哪怕是出差都小心翼翼地带着我。最后一个月,临近预产期了,直接请假一个月在家陪我。
有时候,我叫他第一声他没听见,再叫第二次我都会觉得委屈到哭,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哄我说他错了。现在宝宝出生他更加贴心,坐月子不管多晚,我哼哼一声他就起来听候差遣。真的,嫁对人真的真的很重要。”
什么是嫁对人呢?不过就是嫁一个能“看见”你的人吧。
就像是这个姑娘的老公,他肯定是不能真的体会女人怀孕生子的辛苦,但他愿意去“看见”身边这个人的喜怒哀乐,试着去“共情”,去“体贴”,去“照顾”。
看《那年花开月正圆》,吴聘被人称为“最想嫁的人”“宠妻狂魔”,也是因为他“看见”了周莹。
他们是从原生家庭到后期生长坏境都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吴聘是吴家东院的少爷,知书达理 、家教森严。周莹从小没有娘,跟着爹走街串巷、卖艺行骗。
吴聘不吃“路边摊”,但他充分尊重周莹的口味,陪着她买甑糕。老爷太太们都对周莹不满,唯独吴聘看到她的经商天分。
爱、尊重,然后看见她的价值、理解她的情绪、明了她的情绪诉求。
常常会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来自不同的星球,两者的思维之间有巨大的鸿沟。
男人的大脑被设定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女人的大脑被设定为:建立关系、维护关系。男人天生从事情里得到安全感;女人则天生从与人的交往里寻找安全感。
所以,男人总在问:“到底是什么事?”女人总在答:“你到底爱不爱我?”
像是鸡同鸭讲。甚至是,太多真正的产后抑郁,都会被男人戏谑。
能彼此“看见”,就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