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墨子》每天一篇之三四三(鲁问15)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于子之门,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于始也。有家厚,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于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不以让贤,一不祥也;……不以分贫,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犹百门而闭一门焉,曰‘盗何从入?’若是而求福于有怪之鬼,岂可哉?”

周末读书学习,在翻译古文句子中继续体验这种真正的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日行一善,力争沿着反思深思并写作的专业成长方向每天进步一点点!

墨子先生举荐曹公子到宋国去做官,三年后曹公子返了回来,见了墨子先生面聊说的是:“前面我在您门下学习的时候,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着野菜粥食,甚至是早晨有吃的,晚上可能就没有了,还有时候没有什么东西来祭祀鬼神。到现在因为听从了您的教诲,家庭条件比以前富多了。有了富裕的家底,我能够非常恭敬地祭祀鬼神。但是现在家里的人却很多人死亡了,各种豢养的牲畜也不怎么兴旺,而且连我自己也患了病,我不知道老师的学说是不是还能不能继续用了呢。”

墨子先生回复他说的是:“你这样说是不对的。鬼神们之所以希望人们做的事很多,既希望人们处在高官厚禄的时候要能够让贤,还希望人们在财物多的时候可以分享给需要的穷人。人家鬼神难道是仅仅想拿走祭品自己享用吗?现在的你处在高官厚禄的位置上不想让贤,这是你的第一种不吉祥;而且你现在财物多了也不分享给有需要的穷人,这是你的第二种不吉祥。现在你有条件侍奉鬼神,只限于祭祀方面罢了,却疑问说:‘自己的病从哪里来?’这就像明明有一百个门,你却只是关了一个门一样,还胆敢问:‘盗贼是从哪里进来的啊?’像你这样去向对你有责怪的鬼神求福,难道是可以的吗?”

读完本段文字之后,我就一直在想,现如今很多人都沾染上了急功近利的思想,老是在在追求现世报立竿见影。在这段对话里,却是生动展现了墨子先生另一种主张,真正的福报源于兼爱利他不能功利性的去追求形式主义。比如他的学生曹公子,在家庭富贵后只知一味地以厚祭讨好鬼神,却独享权位以及吝啬济贫,这就真的如同百门豪宅只关一扇门防贼那般荒谬了。

墨子先生犀利地指出了他的两大过失,一是不让贤于能者,二是不散财于贫者,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尚贤"、"兼爱"的思想根基了。灾祸不是主要因为鬼神不享祭品,而恰恰是修身养性不足的人们背离了"有力助人,有财分人"的天道。和以前的理论一样,这个道理穿越千年呼啸而来振聋发聩——当人迷失在形式主义的奉献中,却忽视了对弱势群体的切实关怀的时候,所谓的祈福亦或是烧香求佛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虚妄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