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我们大部分人都很熟悉,从历史中能得到什么管理启发呢,有些人想过,如流星一般只是刹那思绪一闪而过,有些人认真想过,未必是从企业视角思考过。本文就从企业管理带大家一起看看有什么不同。
声明:本文不是研究历史,就不带大家再去回顾,避免累赘且没有什么心意。
为何想写这篇文章?
一方面是源于十几年的工作,一直在企业核心层,经历了太多是是非非。一方面是最近读了钱穆先生写的《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和另外一本爱迪思写的《企业的生命周期》,这两本书让我对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透彻,一直立志想做一个人间清醒者,不被混入世间之浊流。
企业存在意义?
企业为了给用户提供价值而存在,满足用户的价值:就是满足用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可以理解为人无穷尽的欲望),也因此企业竞相展现出自己十八般武艺,生怕自己被用户丢弃,被替代,因为欲望一直在转变。所以企业就是一个随社会、技术、文化、政治、资源、人的欲望等外部因素不断变化的主体,同时利用组织的有效性,在制度驱动下使这些所有因素以最有利的方式输出。企业中一切问题:组织架构、制度流程、职权等都可以视作为内部因素。企业经营的问题大部分和外部因素有关,企业管理问题大部分和内部因素相关。
一个朝代存在意义?
一个朝代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企业,超级大的企业,管理者亿万民众,这些民众都是普通员工,皇族就是最大股东,丞相(明朝前)就是企业CEO,其他三公九卿(汉)都是各部门高管。这些人存在意义是一样的,就是让有限的资源合理(这里合理是相对的,和运行国家这个机器的人、机制、环境有关)分配,做到相对合理了,人的欲望被控制在有限范围以内,那这个大机器就会运行流畅,如果年久失修,相对合理也控制不住,那无限膨胀的欲望就会爆发,自己去获取,最后都会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历史朝代更迭和企业发展关系是什么?
因为资源都是稀缺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只有建立一种相对合理的分配机制,才能让所有人的欲望控制在一定范围,而在这个机制运行中,人又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只有人和机制充分融合,才能最大化发挥价值,所以说看待历史可以从侧面反馈企业,有很多趋同的地方。
1、都要靠机制驱动
一个朝代是一个庞大的主体,每个业务单元都不能出现问题,相互之间都是这部大机器的齿轮,所以一定要咬合好,无缝衔接意味着这部机器运行良好,诸事顺意。可事情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就要有个标准,没有标准就乱套了,还清晰记得《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内阁大臣们在一起议朝政,谈今年要干的大事情,最主要的是分钱,皇上的庙不能不修,黄河口岸不得不加固,山中流寇不可不平,这一起起,一桩桩事情都得有人管,谁来管理机制说了算。在企业中也是,CEO管什么,营销管什么、财务管什么、人事管什么、行政管什么都要有个标准,也就是机制去驱动。
2、都要靠人管理
机制是机械态,运行机制的人却是生物态,两者之间是不是有矛盾,答案是否定的,他们是一个互补的关系。法律规定:杀人者偿命。可杀人者为什么杀人,死了的人又为什么死,如果从制度角度杀人者立马斩立决,就不需要所谓堂审(有时怕弄出错误,明朝还要三司会审),执行制度的最终是人。企业中有很多规则,上班不能迟到,每周要写周报,每月要开会议,这些种种都是制度,有些岗位光是岗位说明书就有好几千字,可是种种制度下最终约束的还是人本身,人为什么要靠制度约束,源于人性,制度关照的正好是人性的弱点。
3、人和机制是不断动态平衡的过程
没有100%完美的制度,当然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所以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在变化,跟着人也在变化。如果有一天这个机器不运转了,就要靠一套新机制来带动,要换掉这个机器,就要改革,就要流血牺牲,只靠去换一个人,一个零部件只是“法术”,勉强续命。
朝代和企业发展运行中都是在解决问题,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为什么解决?办好这三件事就需要对应机制和人,解决问题就需要资源配置,所以朝代和企业都在做一件事,将有限资源合理分配,利用好人和机制去满足人们的无限欲望。